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拍摄30年抢救珍贵典籍近15万种

2014年11月26日 22: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26日从“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成果展”上获悉,近30年用缩微拍摄技术抢救的珍贵典籍近15万种,已抢救文献胶片共计长度约为3534公里,超过北京到曼谷的距离。

  该展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简称“缩微中心”)承办。展览运用互动体验方式,让观众亲身体验典籍文献如何拍摄成缩微胶片,并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胶片还原设备,体验光学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不同。

  缩微技术是一种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原始信息原封不动地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传播和使用的文献保护方式。缩微胶片具有真实反映文件原貌、内容不可更改、具有法律效力、保存时间500年以上等优势。珍贵文献以纸本、数字、缩微三种形式共存已成为国际共识。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介绍,1985年至今,缩微中心先后带领25家成员馆,共同开展珍贵文献抢救工作,缩微拍摄珍贵典籍近15万种,共计6700余万拍,其中善本古籍31759种、报纸4378种、期刊15230种,民国图书98493种。

  据统计,在缩微中心各成员馆已抢救的各类文献中,至少有20%的原始文献因纸张老化、载体破损等原因,现已完全无法阅读,因缩微品的存在其内容信息和载体形式特征得以保存下来。而在所有已抢救的文献中,至少有70%的原件已不再提供一般阅览服务,缩微文献正成为读者利用的热门文献。

  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免费持续至12月21日。(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