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比利时薯条”申遗争议大 或成为“促销游戏”

2014年12月29日 08:2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后在餐厅恐怕点不到“法式薯条”了,因为比利时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比利时薯条”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比利时国家薯条联盟开展了“比利时薯条”申遗投票活动。据说,比利时的法国人社团和德国人社团都因酷爱薯条而参加投票,为“比利时薯条”壮声势。油炸薯条的吃法起源于比利时还是法国巴黎一直是个问题,比、法两国各执己见,但毋庸置疑的是,比利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薯条文化”,不仅对制作薯条的原材料——土豆有明确的规定,还有薯条研究机构和全球首家薯条博物馆。到过比利时的人都知道,著名的比利时海虹佐以“比利时薯条”是美味绝配。从某种意义上讲,薯条已成了比利时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到了“申遗”的地步,就不得不揭揭这小小的“比利时薯条”的奥秘。

  “比利时薯条”首先在于选择比利时出产的精良土豆,用未经提炼的牛油两次烹炸,薯条种类很多,粗的如食指,细的如麦秸,但比利时人眼中的“薯条”是前一种。薯条洗净沥干后,需要炸两遍再沥干油加盐,然后将薯条一遍遍抛向空中,让盐与薯条充分融合,这才完成外焦里嫩、松软适中、香气四溢的“比利时薯条”制作过程。吃“比利时薯条”以蘸蛋黄酱为“正宗”,最酷、最“正宗”的吃法是把薯条放在纸筒内用手吃。在比利时餐厅点餐,不点“比利时薯条”还会被视为不懂美食,而以番茄酱做蘸料,也会让比利时人啧啧感叹,“糟蹋了这么好的薯条”。由此可见,“比利时薯条”在比利时人心中的地位。

  近年来,比利时海滨城市奥斯滕的骑马捕虾、班什小镇狂欢节、圣血教堂、蒙斯长鼻怪人等均已经被列入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带来大量游客,也在这个蕞尔之国掀起“申遗”热潮。“比利时薯条”申遗发起者认为,薯条虽小,却是人们每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东西最能展现一个社会的本质。一包热腾腾、香喷喷的薯条能让外人感受到比利时人的热情,增加对比利时的亲近感。

  然而,反对“比利时薯条”申遗者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数量的多少,何况针对薯条的“原创”还存在极大的争议,将有争议的薯条申遗让比利时蒙羞。比利时是“欧洲十字路口”,七分之一的居民是外国人,堪称“世界美食汇”。比利时种类繁多的巧克力、数百种口味的啤酒和海产品世界闻名。薯条使用动物油炸制,散发着“特殊的味道”,并不能算是比利时美食的代表。

  有分析人士认为申遗曾为许多地区带来了名利双收的好处,但也有许多申遗成功的地区因盲目扩大旅游规模,缺乏对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反而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名录”剔除。比利时薯条申遗投票活动还在进行着,结果如何尚难预料,也许只是一场“促销游戏”。但无论如何,只要“比利时薯条”能够保持其与众不同的传统特色和质量,人们就会“爱它没商量”。至于一包“薯条”属不属于“世遗”,其实并不重要。

  (本报布鲁塞尔12月28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