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和平否认拒陈道明出演"北平无战事":这是误传

2015年01月07日 10:4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刘和平在“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

  电视剧榜·反馈

  2014年,一部《北平无战事》的历史剧在各大卫视上映,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与热烈反响,被誉为“中国电视剧历史剧高峰之作”,也将其编剧刘和平再一次推向舞台中央。此番由华西都市报联合百度重磅发布的“2014名人堂·年度电视剧”榜单中,备受关注的《北平无战事》作为难得的一部历史剧,凭借绝对的数据优势登榜。

  获“中华文化人物”称号自曝准备新作

  1月6日20时,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武汉举行的“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见到了刘和平本人。获得“2014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的刘和平显然心情不错。他先是就获奖表达感谢:“非常感谢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来到这里领这个奖,很多编剧同仁也希望我代他们说一句,他们说,刘老师能得到‘中华文化人物’称号,这说明今天最能代表大众的电视剧艺术又回到了文化的高度上来。我代表众多编剧感谢大家。”

  随后,刘和平手捧着象征人文理念的“人文杯”,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他透露,目前正在筹备新作品,但关于新剧的具体题材,他却卖了个关子,“写了很多题材,都在创作在酝酿中,暂不透露。”不过他强调自己的创作特点是:“前人写过的我不再写,别人写过的我不写,自己写过的不再写,在写的一定是新的东西,只要是新的都具有挑战性。”

  《北平无战事》搬上荧屏刘和平7年磨一剑

  业内人士称刘和平既是编剧,又是一名历史学者。因为他写的电视剧,大多底蕴深厚,充满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据悉,其历史剧《雍正王朝》囊括当年两项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与“金鹰奖”的最佳编剧奖。他创作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在播出时同样引起了极大反响,该剧被历史学界认为“对历史学的研究和阐述已达到史学研究的前沿”。

  2014年10月,由刘和平历时7年创作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在播出后因其在剧本、制作、文学、史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的极致追求而收获了极高的口碑。据了解,为了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刘和平曾多次到台湾地区、美国胡佛研究院研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一些未解密的日记等。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坚持自己的创作初衷,他曾经解散过两个剧组。正是因为刘和平对历史的尊重,使得《北平无战事》的小说在台湾也很受欢迎,目前销量已超过一万册,而在大陆首印的十万册则在半个月内脱销。

  曾与刘和平有过合作,在《北平无战事》中出演燕大副校长何其沧一角色的老艺术家焦晃先生,在6日的“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以讲述人身份这样评价刘和平:“面对社会文化风气浅薄、低俗化、娱乐化趋势,刘和平选择创作严肃的历史正剧,用七年磨一剑的态度推出精品力作《北平无战事》,其态度值得赞扬;而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7家投资7家撤资的种种困难,依然矢志不渝,显示了其文化自信和艺术勇气。期待刘和平更多作品。”

  否认拒陈道明出演:“这是误传!”

  一部电视剧叫座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叫座又叫好,观众和业内都能接受认同的却太少见。而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却在播出后引起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广泛热议。观众、编剧、导演、演员都在网络上为其叫好,这已经不仅仅是刘烨、陈宝国、廖凡等参演的影帝、视帝所能带来的了。不过,也有传言称为了确保该剧质量,刘和平曾不惜婉拒陈道明参演。

  对此,刘和平表示否认:“这都是误传,正确的版本就是曾经想邀请他来演曾可达,但陈老师自己说的,你不觉得我年龄大?他看了剧本,说不合适。陈道明老师还很负责任地提出了意见。我们当时都有一个野心,想让二陈同台,陈宝国和陈道明,但是当时拍摄在即,由于时间的原因,错失了合作的机会,也确实很遗憾。不是拒绝也不是婉拒。”

  坚决反对抄袭:“这是底线!”

  2014年12月11日下午,微博账号“编剧帮”发表名为“就琼瑶女士起诉于正一案内地编剧的联署声明”一文力挺琼瑶,刘和平的名字赫然在列。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和平严肃表示,这并不是替谁说话为谁站位。

  “我还兼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常务工作,我们现在确实因为每一年电视剧的生产数量太大,每一部完全的原创很难,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我们始终都坚决反对抄袭,这个是底线,因为牵涉到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问题,我们也不是擅自随意编。只要我们的编剧队伍里出现了抄袭的现象,大家都不会同意,不管是谁,不管抄谁,这是原则问题,不在于站在谁一边。”

  刘和平自言生活中不是一个幽默的人,自己放松方式就是躺沙发上休息。刘和平表示,图像时代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文化转型期,尤其现在处于图像时代,大家一打开互联网、手机、电视,图像文化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形态。”

  华西都市报记者荀超武汉报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