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雕塑现安全套被疑植入广告 雕塑者:想体现新女性(图)

2015年01月14日 10: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这组雕塑的人物头像以及作品中引起争议的品牌商品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安全套、化妆品……地铁14号线望京南站的一组雕塑作品中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的商品,这引起了乘客的争议:地铁雕塑也开始进行广告“软植入”了吗?

  昨天,这组雕塑的创作者,青年雕塑家柳青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雕塑中的随身物品是考虑到每个人物的角色及性格而设定的,他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可以表现出真实性,“整件作品是没有软广告植入的,这些出现的品牌是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见的”。

  缘起

  公共雕塑现私密物品 乘客质疑“软植入”

  昨天上午,在地铁14号线东段望京南站C口处,北青报记者看到了这组雕塑。雕塑中共有8个人,分别展现了车厢内不同年龄、阶层、装扮风格迥异的男女老幼的乘车状态。

  一位看上去50多岁、身穿灰色工装外套的男士,倚靠着座位栏杆,手中拿着一份报纸,闭目养神;坐在他身边的人,大概30来岁,身材略胖,怀中抱着自己的书包;另一位像是刚出差回京的商务人士,行李箱随意地放在腿边,双手环臂回头望向北京繁华的夜景,若有所思;邻座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带着自己刚放学的孙女;端坐在老奶奶旁边装扮时尚的年轻女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电子产品屏幕,脚下摆着4个袋子,装满了与闺蜜逛街扫入的“战利品”。

  “这个太新奇了,看着跟真的一样。”不少站内乘客,在经过雕塑时都会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摆出各种造型与雕塑合影。但是,也有一些观察入微的乘客发现,在雕塑中年轻女子脚下的购物袋内装有某品牌的避孕产品,有网友质疑,“公共场合展出的雕塑,也可以出现这么私密的物品?”而对于袋内出现的其他品牌的产品,网友们戏谑艺术品都开始植入软广告了。

  求证

  品牌产品并非广告植入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本组雕塑的作者青年雕塑家柳青。

  据柳青介绍,这组雕塑主要是想表达在这个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都市中,陌生人在短暂相遇、瞬间分离这种生活场景之下表达出的最本质的生活真理。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是中央美院一名普通学生时就很喜欢观察平常人的生活状态,揣摩他们的心理,然后刻画出人物状态。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去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差距和潜在的真实。

  “雕塑中的随身物品是我考虑到每个人物的角色及性格而设定的,我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可以表现出真实性。整件作品是没有‘软广告’植入的,这些出现的品牌是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见的。”柳青说。

  据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4号线东段开通初期,为使该线路更具艺术气息,且更好地展示出沿线社区的独特氛围,以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京港地铁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协助下,邀请了雕塑家柳青创作并完成了雕塑作品《G4472。新世界》。

  该作品以地铁乘客为素材,展现了平常人生存面貌,并通过艺术手段将短暂的场景定格,以“唤醒”最为日常和平常的生命体验。其作品将在望京南站内进行短期展出。

  对话

  雕塑者:想体现新女性形象

  北青报:您是如何想到创作这组雕塑的?

  柳青: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反映地铁上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为了生活和工作,人们整日奔走,来去匆匆,人们心理距离很远,但是在地铁车厢内,某一段时间内身体距离却又很近,人都是戴着面具在生活,只有瞬间的表情变化才会揭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想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抓住这些瞬间,并稍加夸张变形,让它更生动、更真实。

  北青报:雕塑中每位人物细节刻画的都很细致,甚至具体到了一些品牌,这是“软广告”吗?

  柳青:各个阶层的人,各有各的故事,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我主动安排设计的,然后通过自己对社会的体会、别人提供的照片等其他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雕塑中的随身物品是我考虑到每个人物的角色及性格而设定的,我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可以表现出真实性。

  整件作品是没有“软广告”植入的,这些出现的品牌是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见的。这组雕塑本身是视觉作品,所以我的主要考虑是整体的效果,而这些品牌的颜色非常适合构图,所以我才加了进去。

  北青报:某品牌的避孕产品的出现在网上引起争议,您是如何看的?

  柳青:作品本身是沟通的桥梁。我塑造的年轻女子,是想体现一种开放的都市新女性的形象,通过这一商品符号来反映人物的生活状态,增强真实感与实效性。由于是在公共场合做展示,所以把它也设计在了相对隐蔽的位置。

  北青报:以后,假如您的产品再获邀在公共平台展出时,您会将某些品牌产品去掉吗?

  柳青: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我会保持自己的意见,但是,还是要看整体社会的反响。

  溯源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流行30年

  北青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铁2号线建国门站袁运甫创作的壁画《天文纵横》、13号线西直门站张仃创作的壁画《大江东去图》和《燕山长城图》开启了公共艺术品进入地铁空间的先河。随后,多条线路相继通车,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品走进地下空间。

  此后,地铁内各类艺术品陆续进入公众视野。

  2012年《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课题完成,北京确立了58个重点地铁站点进行艺术化装修,其中包括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部分站点都在其中。这一次大批量的公共艺术品几乎同时走进公众视野。

  以8号线为例,南锣鼓巷地铁站以 “北京-记忆”为切入点,挖掘北京历史的院落、建筑和物件中所蕴藏的一段段人文往事。一枚徽章、一张粮票、一个顶针、一条珠串、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个老字号品牌……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勾起人们对北京的美好记忆。目前,去南锣鼓巷游玩的乘客仍可以先在地铁中感受一下城市的韵味。

  而随着地铁新线开通,各站的装修设计风格也是关注的重点。每条线路的艺术品设计,既能保持整体风格的连续性,也能突出每个区域、每个站台的特色。

  以地铁14号线为例,全线设计风格重点体现城市交通的性格。设计主题为“炫彩新城”。其中,14号线东段的色彩倾向于活力时尚。如重点站望京站,魔方设计体现了城市变化的节奏感;望京南站外围艺术区分布较为密集,因此设计更注重艺术气息的营造。

  据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G4472。新世界》雕塑作品也是京港地铁在14号线东段开线时推出的“十四东,乐其中”开线主题公益广告中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将金台路站、望京南站、望京站等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开线主题创意车站,让艺术与文化融入到乘客的常态生活中,同时,彰显城市的文化,突出地域的标志。

  延伸

  国外公共雕塑需“公共艺术委员会”拍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外建立公共艺术品需要相应的委员会管理。据媒体报道,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公共艺术法案要求行政长官不可在城市建筑和雕像征集过程中拍板,只有艺术委员会才是最终决策者。

  芝加哥规定每个建设方案都要设立专门的顾问小组,由七位成员组成:一位负责工程的市府官员代表、一位文化事务处职员、一位建筑师、两位艺术家和两位社区代表。七人定期开会,将最终名单和相关情况上报市公共艺术委员会,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创作阶段;若无法达成统一,需召开联席会议,直到有结论为止。

  本组文/实习记者 刘洪静 本报记者 刘珜 线索提供/刘先生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