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南春节习俗:融合了齐鲁文化及海洋文化

2015年03月05日 14:30 来源:大连日报  参与互动()

  今天是正月十五。俗话说,过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用短短28个字,活灵活现地描写出了春节期间的繁忙景象和喜庆气氛。春节起源于虞舜时期,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中国人便以祭灶、除尘、祭祖、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放鞭炮等形式辞旧迎新。虽然各地的年俗文化各不相同,但大多都是围绕这几项主要内容而设置的。

  大连人过年除了要准备吃的、穿的、用的之外,还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对房屋、院落进行清扫和装饰,家家户户都要贴彩、对联、福字、年画、窗花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文/图 关军

  辽南地区居民以山东移民为主,融合了齐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南年俗文化。过年贴彩、供宗谱、竖灯笼杆、做生肖灯、拜灯官、舞龙灯、放海灯等,过去在大连城乡都颇为流行。

  “贴彩”有些地方也称之为“挂贴”。这一习俗来自山东,原来是用红、绿、黄、蓝、紫五色纸摞在一起,用刀凿刻出来的镂空图案,包括钱纹、万字纹、方胜纹以及吉祥文字等。“彩”古称“彩胜”、“幡胜”,在山东则称为“过门笺”、“过门彩”、“挂钱”、“门钱”、“吊千儿”等,天津等地则叫“吊钱”。据说这种习俗在明清时期就已非常盛行,“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彩的数量通常为单数,一般在门框上贴五张,有“五谷丰登”、“五福临门”之意,排列次序因地而异,窗框上一般贴三张,上面还要用横批压住。过去生活困难时,也有在门框上贴三张、窗框上贴一张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做彩的已经很少见了,大部分都是到集市上购买,上面印有“福”字,下面做成穗状。材料有纸、布等多种。笔者在旅顺、庄河、复州城等地看到的大多都是这种彩。在旅顺太阳沟,有些人家除了贴彩之外,还在门框上面挂一块红布,大门及门把手上也系红布条,看上去非常喜庆。

  大连人过年还有供宗谱的习俗,尤其是在庄河等地,供宗谱的仪式非常隆重,家里没有宗谱的,也要写个三代宗亲供上。供器通常为五件,五碗供饭,五碗供菜,五双筷子。供馒头为三层,最下面一层为三个小馒头,上面两层各为一个大馒头。在宗谱的后面还要悬挂一张带有“福”字的中堂,四周还得用彩及画进行装饰。宗谱从除夕晚上开始供,到初三送年时取下来收好,福字则一直挂到正月十五。

  此外,庄河还有在春节期间竖灯笼杆和做属相灯的习俗。进入腊月便开始竖,越高越好,过去有的人家直接从山里新砍一棵小松树当灯笼杆,上面还带着树枝。家里没有松树的,也会在灯笼杆上捆上些松枝进行装饰。到了年三十晚上,把点上蜡烛的大灯笼用绳子高高地挂在灯笼杆上,院子里顿时变得亮堂起来,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灯笼杆上除了悬挂灯笼之外,还可以挂各色彩旗进行装饰。在放鞭炮时,灯笼杆也能派上用场。

  辽南地区的剪纸和年画在全国颇有影响,2008年6月,庄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连剪纸的代表。此外,瓦房店东岗剪纸、金州剪纸、大黑山剪纸、普兰店剪纸也都各具特色。庄河、金州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庄河的“墙壁画”、“农民版画”都曾经风行一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画也极富地方特色。

  ■延伸阅读

  春节习俗

  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中国年俗文化中有很多都跟姜太公有关,比如贴窗花、贴彩、竖灯笼杆、撒芝麻秸等。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祖籍山东日照。其道德功业,多为后人所推崇。但其自幼贫困,当过屠夫,开过饭馆,做过小买卖,但都一事无成。姜子牙直到72岁才娶68岁的马氏为妻,但很快就离婚了。直到后来遇到周文王,姜子牙才得到大展抱负的机会。后来姜太公封神时,马氏也来讨封,姜子牙无奈,封她为“穷神”,并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那以后,老百姓每逢过春节,家家都贴“福”字,以驱穷神。有些地方也把姜子牙视为穷神,过年时连他也一起防备着。

  在过去,每到除夕黄昏,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院落,尔后在院子里撒芝麻秸,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祟)”,意喻把一切灾祸都踩在脚下。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防姜子牙和他老婆,由于芝麻秸扎脚,他们不敢进来。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姜子牙在封神时没给玉皇大帝留位置,玉帝就想抓姜子牙,姜子牙逃来逃去,而玉帝藏在芝麻田里,于是姜子牙就很怕芝麻秸。

  凡事都有例外,对于姜姓的人来说,对姜子牙则是另一种态度。记得小时候,我外婆家所在那个村子以李姓、姜姓村民为主,姜姓人以姜太公的后人自居,他们过年时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除夕那天黄昏,用绳子把一大束芝麻秸捆到长竿上,再把长竿绑到树梢上。据说这样做是怕玉帝藏在里面,耽误老祖宗回家过年。我从来没有在过年的时候去过姜姓人家,所以不知道他们院子里是否撒芝麻秸。

  这种例外在其他姓氏中也大量存在着,比如在我小时候,我们那里很多人过年时都挂与关公有关的画,有纸的也有玻璃的,上面画着关公秉烛读《春秋》的故事,关平、周仓侍立左右,两边对联上写着“心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还要上供焚香,异常虔诚。因为我们姓关,很多人都以关公的后人自居,挂关公像是对祖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这种中堂只在过年那几天挂上,过完年后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芝麻秸在中国年俗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还被收入“老北京民俗百图”中:每到腊月二十前后,京郊农民就开始挑着芝麻秸与松木枝进城叫卖,为春节“踩岁”、祭神做准备。在院落收拾停当之后,男人们还要去家族墓地,接老祖宗回家过年。老祖宗接回来后,要在大门及正房门口放上拦门棍,院里的芝麻秸又成了老祖宗的马饲料。拦门棍以桃木、柳木为主,既有挡财、避邪之意,也可以给老祖宗拴马。在大门口放上拦门棍之后,大门也要关上,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事,家人一般不再出门。 关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