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辞世 对诗歌语言极度考究

2015年03月29日 09:5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晨报讯(记者 韩英楠)昨天凌晨,《欧洲时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的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于当地时间3月27日去世。特朗斯特罗姆和中国颇有渊源,21世纪初的几年,他曾两度获得中国诗界给他的奖项,诗人于坚曾对其评价:“对于瑞典人来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出现,犹如在汉语中出现了唐诗。”

  特朗斯特罗姆,生于1931年,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后来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终于在2011年10月6日获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特朗斯特罗姆写诗极慢。即使在尚属创作旺盛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年中出产的诗不过三四首。大部分诗从下笔到定稿,往往耗时几年。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是特朗斯特罗姆对诗歌语言的极度考究。特朗斯特罗姆曾说“刽子手与语言同行”,陈旧的语言谋杀诗意,而他欲戒除一切陈词滥调,这令他的诗凝练、干净而陌生。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斯特罗姆与中国颇有渊源,曾先后两度造访中国。1985年,特朗斯特罗姆首次来到中国,走访了京沪两地,并写过一首题为“上海的街”的诗。2001年,已因中风而坐上轮椅且口齿不清的他,趁着《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在中国出版的契机再访中国。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