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3岁美国作曲家把武汉铜锣演奏到全球(图)

2015年03月30日 08:4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

蓝德

  记者王娟/文图

  完全黑掉的剧场,蛙鸣和金属撞击声混合着大雨落在屋顶上的声音。昨日,403国际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打击乐鉴赏会,来自美国的打击乐家作曲家迈克尔·W·蓝德带来了他创作的《元山》四部曲。采访中,记者无意得知,乐曲中的金属声是由武汉制造的铜锣发出的,由此引出这位作曲家和武汉铜锣的一段传奇。

  40年前,对“高洪太”一见倾心

  73岁的迈克尔·W·蓝德生于美国,他不仅是一位作曲家,也经营打击乐器。蓝德介绍,学生时代他就曾在乐团里看见过武汉的锣,优美的音色给他留下的深刻的印象。1974年,他通过香港的贸易公司买进了第一批武汉制造的“高洪太”铜锣。在蓝德看来,武汉的铜制响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工艺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瑞士、意大利制造的锣相比,武汉铜锣采用的金属成分配比不一样,体现在音色上也有着差异:“武汉铜锣的音色温暖而独特,给人以非常震撼的效果。”

  上世纪70年代末,蓝德移居德国科隆,他创建了打击乐器行AsianSound,开始将武汉锣成批带入欧洲。1983年,蓝德首次来汉,在位于石牌岭的国营锣厂看到了“高洪太”铜锣的制造过程。熊熊的炉火前,工人们不断拉动风箱,锣坯被烧得通红,还有工人们用锤子击打的响声,还有定音的复杂工序,都让他感到震撼:“我以前只在照片上看到这些场景。”

  “大咖”和医生,都是武汉铜锣粉丝

  目前,AsianSound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亚洲打击乐行,每年春秋两季蓝德都要来武汉挑选铜锣,而每年都有上千面铜锣经过他的手进入欧洲市场。蓝德介绍,中国人的锣不但用于乐团,也会在婚丧嫁娶等场合中使用,而欧洲的铜锣主要作为乐器卖给了专业的交响乐团、打击乐团。“柏林爱乐、纽约爱乐、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还有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用的都是武汉铜锣。”

  蓝德回忆,上世纪90年代,著名指挥大师切利毕达克率慕尼黑爱乐乐团到科隆演出,曾专程留出时间准备去蓝德的仓库挑选铜锣。可惜,大师因为排练时间延长没有成行,但乐团还是订购了整套武汉铜锣和镲等乐器。“这一次,我和切利擦肩而过。”著名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常常是先到蓝德的仓库里挑选乐器,然后根据铜锣不同的音色来创作作品。“有的客户会花整整3个小时,来挑选一面合适的锣。”

  专业乐团之外,蓝德也在不断拓展市场。他介绍,近十年来,铜锣在欧洲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音乐治疗和养生,作为一种特别的疗法很受一些医疗机构和高级白领的欢迎。“和演奏用的铜锣不同,治疗用的铜锣更强调声音的厚度,要有悠长的泛音。”

  现场录音,他用武汉铜锣谱曲

  作为一名作曲家,蓝德同样不掩饰对武汉铜锣的钟爱,也因此对武汉这座城市爱屋及乌。昨日演奏的打击乐《元山》中的镲、锣等乐器都来自武汉,还有不少声音就录制于武汉铜锣的制作现场,蛙鸣则来自武汉朋友家附近的池塘。蓝德介绍,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他对人与世界乃至宇宙关系的作品,其中不少哲思都少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太极、轮回等。

  对于武汉铜锣制造业的变迁,蓝德并不陌生。他透露,之前他卖的都是“高洪太”的铜锣,上世纪90年代之后他选购的铜锣都来自武汉另一家制作公司。在他看来,无论是“高洪太”,还是其他品牌,他认的都是武汉铜锣,“坦率地讲,使用的肯定是好的产品,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品牌。”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