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日老兵故事:看远征军抗战电视剧流泪

2015年03月30日 09:02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2010年2月6日凌晨,家住龙潭寺的卢忠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已经气息奄奄:“我被车撞了,马上就要死了,你要照顾好我的娃娃。”打电话的叫做谢光全,当晚,他被一辆大货车撞倒,渐渐感觉到身体不行之后,在生命最后时刻,他想到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好朋友卢忠,临终电话托孤。在料理完谢光全的后事后,卢忠也并未辜负老友的嘱托。除了帮助照顾一双母子的生活,他还资助谢光全的妻子苟兰开起了一家茶牌室。这让苟兰充满感激:“老卢就像是我们的另一位家人,有他帮忙,感觉老谢并没有离开我们。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强地面对生活。”

  这就是一个遗愿的力量。它让逝者的生命得到无形的延伸,也让生者找到坚强的动力。遗愿的交代和完成,就是生与死的相互期许。今日起,成都商报推出清明特别报道“遗愿,生死间的期许”,我们期待给逝者带去慰藉,更给生者找到方向。

  3月22日,方秀云和弟兄姊妹们花了1400元钱,要求龙泉驿区长松寺公墓在父亲方玉富的墓碑上,用楷书刻上8个大字:抗日老兵、民族脊梁。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96岁的抗战老兵方玉富,始终没能等到那一天。作为远征军老兵,方玉富把这段铁血生涯埋藏了60多年。直到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将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炙热的情绪,给了这段尘封的回忆。3月5日离世前,他留下了遗愿:把那8个字,刻上我的墓碑。

  留下一个遗愿

  抗战老兵与世长辞

  退休后,64岁的方秀云在武侯区桂溪路附近的一家幼儿园打工。以前,每周五下午下班,她会到父亲方玉富住的地方———四妹方诗智家———推开父亲的房门,问候一声,然后扶他出来,在客厅沙发上坐着一起看电视。

  方玉富的房间,陈设还和他生前一样,床铺上的被褥和枕头摆放整齐,老人生前用过的轮椅停靠在床边,正对卧室门的墙上挂着一面志愿者送给他的红色锦旗,上面写着“抗日老兵、民族脊梁”。老人的四女儿方诗智说,这是老人最珍视的物件。在床尾,悬挂着玻璃相框,里面装了一张报纸,是媒体关于方玉富的整版报道。一旁还摆放着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志愿者送来的慰问信。

  方玉富话不多,一生不慕名利,在临终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唯一的遗愿,也在去年11月向家里人早早交代了。

  2014年11月,方玉富当年参加远征军血战滇缅战场的事迹被媒体大篇幅报道。见报当天,老人一大早就去楼下买了一份报纸,一个人坐在客厅看。方诗智回家看到老人呆坐在沙发靠窗位置,一言不发,忙问“爸爸,怎么了”,他才叹了一声气,“唉!我的事情上报了!”过了一会儿,方玉富又告诉女儿说,他就要不行了。等他死后,一定要将家里锦旗上“抗日老兵、中国脊梁”那8个字刻在墓碑上。家人感到一阵诧异,“老人身体很好,不知道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方诗智现在想想,“应该是老人心头的石头落地了,毕竟他抗战的这段经历隐藏了60多年。”

  老人临终,没有再留下什么遗言。按照他的遗愿,3月22日,家里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长松寺挑选了一块墓地,除了购买墓地花的53000多元,他们又多花了1400元,要公墓方找工匠在墓碑上刻上“抗日老兵、中国脊梁”8个字,和家里锦旗上的楷书字体一致。

  方诗智说,按照风俗习惯,老人要在离世后的100天下葬,他们在给老人选择墓地的时候特意选了一个位置稍高的,这样可以看见青山和绿水,而选择长松寺则是因为老人生前在龙泉驿区工作过,此外这里和老人的故乡简阳在一个方向上,距离比较近。

  断了骨头仍忍耐

  看远征军抗战电视剧流泪

  昨日上午,在方玉富生前喜欢坐的客厅沙发上,方秀云和四妹方诗智又聊到他。“他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很坚强的。”方秀云说,有一次父亲回简阳老家给母亲上坟,摔断了锁骨,嘴唇都白了,回来一声不吭,直到后来家里人问起,才把他劝去了医院。去年年底,老人病情加重,两天没有吃饭,他也不肯去医院,直到后来家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才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他的食道有阴影,疑为食道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2006年的一天傍晚,方秀云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让他落泪的是一部讲述中国远征军抗战的电视剧。当时她认为是电视剧太感人了。这之后,老人在和同为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张朗轩聊天时,提及了自己入缅作战九死一生的经历。张朗轩的儿女又将这段历史告诉了方秀云,他们这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落泪。

  “60多年,他一直没向家人说过这些事情。”方秀云说,“父亲跟我说,第一次入缅作战,一个师,最后回来的只有几百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故事

  当年躲过炮弹

  捡回一条命

  “国家都要灭亡了!你们还呆在家……”在和女儿透露自己投身抗战的经历时,方玉富还能清晰记得,1938年,方玉富和村里的2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1939年4月,方玉富的部队改编为陆军新编29师,他被分在87团(当时叫补充团)2营4连当班长,师长是马维冀。1942年3月,方玉富所在的部队从重庆出发,新编28、29师远征缅甸到腊戍,协助英军,抗击日寇。接到命令的时候,方玉富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打鬼子了”。

  东瓜战役后,日军分三路向缅北进攻,由于防守东线的第6军暂编55师战斗不力,被日军突破防线长驱直入,逼近缅北重镇腊戍,在腊戍仓促应战的新28师和新29师被日军击溃。

  方玉富是班里的机枪手,在掩护部队撤退的时候,一颗炮弹呼啸而来,他抱着捷克式轻机枪跳离了爆炸地点,捡回来一条性命。“要是他还能够再坚持几个月就好了,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肯定会有纪念活动的。”方秀云说。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王天志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