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谍战设备:相机穿墙偷拍 挂钟藏摄像窃听器(图)

2015年05月21日 10:58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

江苏国安教育馆将展出一批谍报设备和情报人员深入虎穴的事迹

本版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用于偷录的香烟卷

穿墙偷拍的相机

藏有摄像头、窃听设备的挂钟

  眼下,现代国安反间谍剧《于无声处》正在央视一套、江苏卫视黄金档热播。一直以来,国安的神秘身份,以及题材的敏感,让这部电视剧成为拥有较高机密性质的“神秘剧作”。 昨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批曾经“潜伏”在隐秘战线的英雄,即将在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现身”,而热播的电视剧《于无声处》中的人物和事迹原型,不少就来源于该馆即将展出的人物和案例。

  今天,江苏省国家安全厅还将公布近期破获的通过网络勾联策反间谍案件。现代快报记者 李绍富

  国安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图片和文献等史料展,包括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一些谍战影像和信函等。在有关国安题材的影视中,经常看到类似打火机的密拍设备,而在即将开馆的江苏国安教育馆二楼,就展列了部分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谍报设备,包括各类窃听设备、发送密报的密码箱,以及监控偷拍设备等。

  在其中一个展柜内,摆放着一只大烟卷。这只烟卷前后看上去都塞有烟丝。其实,这是一个藏有录音功能的偷录设备。香烟卷即使点燃后,燃烧的速度也会很慢,而且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熄灭,不会殃及录音设备。

  在一个布置得像酒店的展厅内,墙上有个正常走动的挂钟。据解说员介绍,在挂钟的中心,藏着一个摄像头,挂钟内还有窃听设备和音频自动发报装置。挂钟的走动,就是为这些装置提供能量的。

  有一根“钢管”也格外引人注意。仔细一看,其实是一部相机前加了一根长长的空心钢管,这样就可以利用钢管先把墙壁或窗户戳穿,然后将管子伸进去,达到偷拍的目的。

  还有一张看起来很普通的扑克牌,撕开后,中间夹层上露出了标有详细军事单位分布点的地图。据解说员介绍,这张地图上标注了记号的单位,就是国外某情报人员事先踩点的行动目标。

  香烟卷是偷录设备,扑克牌中藏地图

  【窃听风云】

  【谍案重现】

  馆中展出案例和人物成影视剧原型

  最近正在热播的国安题材电视剧《于无声处》,主要是以上世纪80年代核潜艇重点项目“蓝鱼”工程研发为大背景,由一起跨国案件引出跨越30年的故事,揭秘以马东为代表的国家安全员不为人知的生存状态。

  电视剧中,年轻国安干警马东为了侦查一起国际泄密事件,“潜伏”军工厂,以一名普通保卫干事的角色与国安部门内外配合,揪出深藏的间谍组织,保护了国家安全。很多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反映,《于无声处》有一种异常的真实感,里面涉及的历史内涵看起来更有一种时过境迁的“解密意味”。那么,《于无声处》的故事与案件是否有原型?

  据该剧总制片人隆晓辉透露,《于无声处》确实是以发生在国防现代化建设时期,国外间谍机构对我国军工科研方面进行间谍活动的真实事件为蓝本改编的。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真实生活,只不过为了避免对号入座,将很多人的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表现而已。

  比如,在馆内,记者看到展出的这样一个案例:洪某,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办公职员,系重点接密人员。2005年,洪某在互联网上发帖寻找兼职,被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利诱收买。洪某在金钱的刺激下,出卖了我国新型核潜艇核心机密情报,给我国军事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和潜在危险。后来,洪某被隐秘在研究所的国安人员抓获,最终被判刑。

  上面这起真实发生的反间谍案就成了电视剧《于无声处》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据隆晓辉介绍,他们在拍摄时向有关部门了解中获悉,电视剧中的马东,其实是国安这个群体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工作说起来很神秘,身份很隐秘,可在执行任务时,又必须表现得很平常。对国安人员来说,一些常人随便就能做出的行为,他们做了就要挨批评。比如,马东曾擅自离开执行任务的工厂,向处长直接汇报工作。而处长担心他擅自离开,引起国外间谍的怀疑,从而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狠狠批评了他。

  马东在执行任务期间,虽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冯书雅,但因为国安工作的特殊性,他不得不放弃这段感情。

  “国安人员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相交织,这样一份‘隐秘而伟大’的职业有着独特的魅力。”隆晓辉说,对于国安人来说,一个案件,可能就要盯防一辈子。

  而对马东这样的国安人员,需要因为工作而放弃感情的,在国安人员中真实存在,甚至因为保密需要,他们的真实身份连家人都不知道。对他们来说,需要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建奇功。

  国安需无声处听惊雷、无形处建奇功

  【背后故事】

  江苏国安馆即将免费开放

  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位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东侧一个安静的半山坡上,从景区南门和北门均可进入。馆内主要以建党初期到当下隐蔽战线历史、隐蔽斗争敌情、现当代国际谍战为主要内容。自2009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超过240万人次。

  不久前,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该馆正在提档升级,部分展品的陈列工作还在进行中,预计今年6月底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从建党初期隐秘战线前辈深入虎穴的事迹,到如今国安部门破获间谍方面的大要案,再到古今中外著名间谍案例,均将在馆内一一呈现。

  【延伸】

  沦为间谍的

  不少都是普通人

  “间谍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隆晓辉说,“对于普通人来说,那些从事间谍与反间谍职业的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甚至无法想象他们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但是实际上,他们也很普通,有的或许就在你的身边。”

  2014年,《反间谍法》公布,首次明确了5类间谍行为。而近日,国家披露了多起间谍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如“河南出租车司机间谍案”、“芜湖男子找工作被间谍盯上”……这些涉案人员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可能就是身边熟悉的朋友、同事,却在境外间谍组织精心设计的圈套下逐渐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间谍组织首先利用他们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需求,再加上威逼、胁迫,正如《于无声处》剧中陈其乾被策反的过程一样,以至于最后“你回不了头了”。

  隆晓辉说,很多沦为间谍的人以前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而一部手机照样能成为间谍工具。有这么一位局级干部,因为生活上的不检点,结果被一个“好朋友”抓住了把柄,最终慢慢陷入了深渊,成了为他国提供情报的犯罪分子。隆晓辉表示,间谍组织的策反,如同温水煮青蛙,是日积月累的,“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也希望《于无声处》能让观众提高国家安全的意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