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4岁老奶奶找到全家民国时期户籍卡 共12口人(图)

2015年05月27日 10:53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

  84岁的卢璋老人找到全家当年的户籍卡。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邵丹 摄

  你知道70年前的民国户籍卡长什么样吗?你一定见过家里面现在的户口本,但你看过爷爷奶奶的户籍卡吗?昨天下午,70名南京市民受邀参加了南京市档案局(馆)举办的 “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活动,84岁的卢璋老人更是在现场找到了60多年前,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家12口人的户籍卡。

  全家12口人民国时期的户籍卡保存完好

  “当时我才15岁。”卢奶奶激动地拿着自己当年的户籍卡对记者说。民国户籍卡上清楚地记录着她的姓名、性别、职业在内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当时的住址“三条营”。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70年前,照片上的自己还很青涩,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她感慨万千。虽然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登记的户籍卡,但卢奶奶一眼就认出了家里其他11个人的户籍卡,“这个是我父亲,这个是我姐姐,这个是我小侄子。”

  虽然没有卢奶奶这么幸运地找到一家人的户籍卡,但是今年74周岁的戴佺也不是一无所获,时隔半个多世纪,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叔叔还有婶婶的户籍卡,“上面登记所属区域是第十区,就是现在的雨花台区,我自己的户籍卡没有找到,当时我只有四五岁,可能是因为战争年代弄丢了吧,也很正常。”戴佺告诉记者,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申报户籍的情景,“就是现在的中华门火车站这一带,父母带着我过来的,就记得报到一个人的名字,站出来给他们看一下。”

  据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王菡介绍,此次活动作为今年南京市档案局(馆)组织的十大公益活动之一,以馆藏南京民国户籍卡档案为基础,邀请市民走进档案馆、走进库房,近距离接触档案,接触民国户籍卡,寻找户籍卡中民国时期的祖辈、故人的印记,并讲述祖辈在南京生活和工作的故事。“报名的人非常多,这次我们挑选了首批70位市民,基本上都是已找到自己或者家人的户籍卡,而我们的库房也是首次对外开放,接下来我们还会再陆续组织类似的活动,南京市民凭身份证就可以到档案馆查询自己的户籍及相关信息。”

  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片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据了解,民国户籍卡是南京市档案局2006年从南京市公安局接收的当年民国“首都警察厅”遗留的户籍资料,市档案馆花了5年时间对这些残破卡片进行除尘、消毒、编号,再通过扫描仪扫描,把300多万条明细、3000余万文字录入电脑,实现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换。“目前已有150万张民国户籍卡对外开放供市民查询,其中包括130多位名人的民国户籍卡。”

  记者在现场看到,民国户籍卡登记时间主要在1946年左右,长约14厘米、宽约8厘米,填报内容十分细致,除了常规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之外,还包括兵役、义务劳动、保甲番号等多项指标,“从档案角度看,民国时期户籍制度已经非常完备,既继承了古代的按指纹、建立户口制的传统,还借鉴了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设立了户籍证、保甲制度。”

  据王菡介绍,最近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片刚刚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南京拥有如此完整、翔实的民国户籍资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了解,南京市档案馆典藏各个历史时期、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109万卷(件),其中1949年以前的档案35万卷(件)。“这些档案是在南京解放后由南京市军管会接收交给南京市人民政府,并由市档案馆保存。其中馆藏珍品《中山陵档案》《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日军入侵南京档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档案》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通讯员 梅正亮 记者 黄欢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