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去世 有中国文坛"教父"之称

2015年06月15日 15:1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张航)有中国文坛“教父”之称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昨晚在京去世,享年79岁。童庆炳是我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记者上午从北师大获悉,童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于本周四上午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据介绍,童庆炳1936年出生于福建连城。1958年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留校任教,历任北师大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去世前他是北师大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文艺学中心主任。作为文艺学理论的专家,童庆炳还是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

  记者了解到,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试办在职人员“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毕淑敏等近40名青年作家被录取。童庆炳教授正是这个班的导师。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坛“教父”。

  童庆炳在和这帮“作家学生”一起研学时有不少插曲。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有一段写道:“我爷爷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酒就变得二十八里香”,童庆炳问莫言如何给读者理解这个细节?莫言答:酒缸里是高粱,尿撒下去以后会起化学变化,于是变成二十八里香。童庆炳就在课堂上帮莫言分析作品,告诉他这种解释是一种纯化学的解释,这种解释是没有艺术说服力的。然后给他举一些例子,从写作的心理结构以及故事情节的时代背景上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J067 潘巧文 摄 B128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