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七旬老人数十年收藏30盒家庭档案 时跨50年(图)

2015年10月22日 10:47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 

  

家庭档案分类保存。 栾佳丽 摄

  一本本工作笔记、一张张老照片、一张张水电煤气发票……这些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构成了一份份珍贵的家庭档案,浓缩成时代变迁的微观样本史料。昨天,家住翠岗花园社区的七旬老人孔凡裕,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档案部门的帮助下完成的“家庭档案”,记述了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小康生活进程。

  30多盒文字档案老照片

  保存老人50多年记忆

  “你看,这个1958年的学生证还在呢,我那时候多青涩。”在孔凡裕老人家中朝北的卧室壁柜里,他拿出了近三十盒文字档案资料和七本照片档案。

  档案里,“工伤证”、“会员证”、“准考证”等一应俱全。“这是我1989年参加中专考试时的准考证。年代最久远的是我1965年参加供销社时发的工会证。”老人串联起一个个时代的回忆。

  看完证件类,孔凡裕又打开一盒工作笔记类,里面保存着他自1967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的105本工作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就喜欢写写。”

  工作笔记记录工作点滴

  反映时代的变迁

  “我1967年就做基层工作,那时候在杨庙做供销社商政员。”孔凡裕说,后来他还担任过工会主席、纪检组等方面的工作,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从他的笔记就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孔凡裕说,一本“工作笔记”档案不仅记录了工作的点滴,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他比我心细,有的东西保留着其实是有道理的。”老伴在一旁夸赞道,比如财产类、健康档案类,除了重要的房产证、土地证等,孔老一些藏品资料也被视作财产妥善保管。

  整理老照片细心细致

  照片旁小白纸记下时间地点

  翻开红皮面的一本本照片档案,孔凡裕指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说,“这张最久远的照片是我1967年刚参加工作时拍的照片。”在每张照片的旁边,他都用小白纸记下了拍摄时间、地点,有的还详细写下了拍摄人以及拍摄事由。

  一张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旁边写着“订婚照”。那是在1972年1月,孔凡裕和老伴经人介绍认识,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相处,情投意合,就决定到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

  那时孔凡裕的工资只有33.5元,在插队的妻子还没有工资收入。年底结婚的时候,他在市区三祝巷租了一间房子,房租是每月3元钱。还“开后门”从家具店买了一张双人床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花了二百多元钱。“在菜根香办的酒席,一共办了5桌,每桌花费20元,还要5斤粮票,每张酒桌上只有一瓶扬州白酒。”孔老越说越有劲,他记得,那时父母亲朋来了,双方的单位领导也来了,随份子的礼品也很简单:有的是送一双尼龙袜子,有的送六尺花布,有人送了一床价值5元钱的床单,就算是“高档礼品”了。

  一张张照片就像时间长廊,大女儿出生了,小女儿出生了,她们一天天长大了。女儿工作了,不久又嫁人了。孔老记得,等女儿出嫁的时候就和他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了,而是在像样的酒店办了26桌,现场一派热闹景象。渐渐地,家里有了第三代,孔凡裕成外公了,他把小外孙们的成长也用像片记录下来。

  通讯员 冯丽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