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音新作《凤求凰》主创谈古乐传承:南音是“活”的

2015年10月23日 1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泉州10月23日电 题:南音新作《凤求凰》主创谈古乐传承:南音是“活”的

  作者 廖静

  “要把南音发扬光大,需考虑现代观众的接受度,体现当今时代的美感。”南音《凤求凰》的音乐制作人吴世安,从事南音表演及研究工作达60余年。作为创新南音的代表之一,吴世安认为,即使传承了千年,南音仍是“活”的。

  一曲南音荡古城。伴随南音新作《凤求凰》在福建泉州首演,该剧策划、导演、音乐制作、编剧等23日在福建泉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场关于南音古乐发展与传承的座谈会同步举行,多名南音研究人士共探南音传承。

  “南音打动了我。”《凤求凰》的导演安凤英,是中国评剧院一级导演,多次被南音惊艳的她,跨行从京剧表演到南音导演。忆起与南音初次“邂逅”的情形,她说,“南音的音符有一种诉说的功能。”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来触摸南音的每个音符,每一项技艺……”安凤英介绍说,自己在作品里加入了剧情展现、凤凰意象等新内容。

  “南音有华丽的唱腔,再配上凤求凰的凄美爱情故事,正是现代审美所求。”基于这种想法,安凤英觉得,用当代审美来诠释南音,也是南音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新作《凤求凰》里南音四宝、酒盏等传统乐器的使用,逐渐融入人物的情感之中。

  有“汉唐古乐”之称的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汉族文化积淀。它是从中原传到福建闽南来的,这些中原音乐同闽南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加入传入泉州的外来因素,如阿拉伯文化等,逐渐孕育出独具一格的风韵来。

  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南音《凤求凰》艺术总监郑长铃认为,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传承千年的南音延续了旺盛的生命力,而当代人对它的宣传、振兴、教育、传播、传承等,能使它葆有活力。

  作为将南音纳入大学专业计划的带头人之一,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南音《凤求凰》总策划王珊介绍,如今泉州南音已经拥有硕士点,一批批南音人正在培养。但她对于泉州南音表演中仅有的老年观众会不会逐渐消亡,尤为担忧。

  “老戏台上,南音人忘我演奏,然而观众只有一群老年人,旁边还可听到儿童嬉闹等杂声。”王珊对在家乡所见南音表演出现的局面久久不能忘怀,也时常思考如何让南音登上大雅之堂。

  “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南音。”王珊认为这是南音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如今,泉州师院本科或者硕士学习的南音专业学生,每月都要参与泉州当地南音社团,向老艺人取经。

  “一个学生穷极一生,都很难学遍南音的48套词谱,4000多首曲子。”吴世安表示,他父辈的艺人都很少有全学会的,因此南音经过一代一代传承发展至今,需要适应现代的美感。他也强调,进入大学教育的南音在体现它的时代感的同时,也应该担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魅力的责任。

  王珊说,如今南音《凤求凰》的创新已经尘埃落定,它的出现也引起了海内外南音爱好者或者文化人对它的关注,一曲新作也将传播开来。(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