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谭延闿故居88年首迎修缮 破损严重有违建(图)

2015年10月27日 10:56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 

  他是清朝光绪年的进士,当过清末湖南咨议局议长,是清末立宪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民国时期,他曾经三次督湘,有“翰林将军”之称;后来附蒋介石,历任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等要职,是民初政坛为数稀少的几个“不倒翁”之一……然而纵横清末民初政坛达20多年之久的谭延闿,肯定无法想象到如今他的故居被冷落成了全南京“名人故居”中最为破败者之一。

  令人振奋的是,记者昨天走访得知,位于南京市成贤街的谭延闿故居修缮工程终于即将正式启动。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文 秦怀珠/摄

  小楼独特的形制鹤立鸡群

  经岁月洗礼整幢楼破损严重

  谭延闿的故居并不好找,沿着文化气息浓重的成贤街往北走,一直走到市级机关医院,记者都没有找到,倒是一位老街坊告诉记者,谭延闿故居在一处院子内。

  这处院子门牌号是成贤街112号,谭延闿的故居就在院子中,周边是几幢建于上世纪的水泥居民楼。在整个院子中,谭延闿的故居可谓别具一格,如鹤立鸡群,醒目招摇,一眼就能吸引外来者的眼球。

  这座两层半的砖木结构小洋楼非常独特,半层在地上悬空1米左右,二楼处向前伸了一个五六米的观景阳台。如此大的阳台竟只有两根欧式立柱支撑。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雨,整幢楼已经破损严重,外墙上满是历史的斑驳,两根石柱看上去也颤颤巍巍。岁月的沧桑加上独特的建造形制,让人更加感觉气势恢弘,同时看了心疼不已。

  对这种特殊的形制,有专家介绍这是一种民国公馆与别墅类建筑融为一体的建筑。

  历经88年风雨没有修缮过

  对建筑破坏最严重的是违建

  顺楼梯而上,记者看到,楼道狭窄陡峭,楼道内堆满了各种杂物,墙壁上黑迹斑斑。头顶上,天花板损毁处甚至是用杂木板拼凑而成的,上面布满了霉斑。在一户人家中,记者脚下的木头地板很是别致,不过陈旧腐烂了不少。

  对建筑破坏最严重的,还是这里的违建。谭延闿故居原本的4个阳台,几乎都被水泥和砖块封闭成了房间的一部分,支撑阳台的雕花立柱也被水泥墙糊了起来,只在转角还可清晰看到柱子弧面和顶部雕花。

  “这处民国建筑一直没有维修过,才显得如此破败。”居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90年代初,谭家人从台湾回来过,把这处故居捐给了南京市政府,就没再回来过。直到前几年,政府才在这里立了一块“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的牌子。

  记者在牌子上看到了这样的字样“该处原为谭延闿私宅,建于1927年”。而史料记载也证实了这一点,“成贤街112号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西式风格建筑。别墅高两层,第一层檐前建有对称性立柱数根,支撑着第二层向前空出。据说,当年的谭公馆为一个面积很大的建筑群落,院内不仅建有假山,还有花园、水塘等。”

  这样一算,谭延闿故居已经历经88年风风雨雨,且几乎没有修缮过。

  7家住户“腾”出去先维修

  将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

  让居民开心的是,这处珍贵的民国建筑终于要维修了。南京市市级机关房产管理中心贴于院子中的通知写明:“南京玄武区成贤街112号1幢建成于民国时期,是近代颜书大家、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先生故居。2015年,市相关部门鉴定该处房屋需维修。该维修项目已经得到市政府批准,并已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工程招投标等程序。近期即将安排施工人员进场维修。”

  昨天,南京市市级机关房产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处建筑里面目前共住有7家住户,对于维修他们都比较支持,已经基本谈妥。“待维修好,这里还给他们住。所以他们都愿意‘腾’,并都已自行寻找暂住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维修将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外墙、地板等都将加固,确保里面住户的安全。而违建则肯定将予以拆除,恢复这处建筑的民国本色。

  中山陵石碑金字为谭手书

  墓园建于灵谷寺伴着国父

  提起谭延闿,我们通常只知道他是政治家,其实他也是位书法家,其书法底子年轻时就很深厚。因为他曾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试第一名会元,任翰林院编修。清代大书法家翁同龢看了谭延闿幼年的字就对其父说:“三令郎笔力殆可扛鼎”。后来,谭延闿果然位列民国四大书法家(于右任的小草、谭延闿的正楷、胡汉民的隶书、吴敬恒的小篆)之首,被誉“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当时,南京的名人甚至以得到谭延闿的只字片纸为荣。

  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貌丰骨劲。其行书功力深厚,变化灵巧,笔笔中锋,藏锋力透纸背,有大气磅礴之势。

  他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竖列巨大金字,即为谭手书。

  1930年9月21日,谭延闿和他的儿子、女婿到南京小营观看赛马,突发中风,次日不治去世,终年52岁。1931年9月4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并在灵谷寺附近为其兴建了气势非凡的墓园陪伴孙先生,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