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亚洲文化交流的“莫言”式解读

2015年11月09日 2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亚洲文化交流的“莫言”式解读
莫言在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发言。 吕明 摄

  中新网泉州11月9日电 (林春茵)“多元文化并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中国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对海上丝路发祥地泉州的印象,也是他对“亚洲各国文化”的总结。

  8日,作为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重要活动,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在泉州举办。擅讲故事的莫言旁征博引,阐述他的亚洲文化观,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亚洲文化交流何从去。

  激赏屠哟哟从古籍中汲取灵感

  屠呦呦是莫言之后,第二位“国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并不掩饰自己对她的关注和赞赏。

  几天前,三十多个非洲国家的驻华大使到广州参观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青蒿素。科摩罗驻华大使穆罕默德·阿布德说,科摩罗在2014年实现了疟疾零死亡,青蒿素挽救了他们国家的命运。

  “青蒿素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莫言转述这则报载消息说,“因此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教授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莫言评价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进行创新,从青蒿中提取了对疟疾有奇效的青蒿素,“获得了世界的承认,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创新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莫言说,在中国文化宝库中,《肘后备急方》、《本草纲日》等“宝贝”不尽其数,“这样的经典,亚洲各国都存在,文化交流即应从中寻找灵感,汲取营养,加以创新。”

  莫言说,文化交流必须从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中选择最灿烂最优秀的部分展示给别的国家人民,“如果交流的都是过去的东西,这样的交流很快就会陈旧,只有在创新之上的文化交流,才是历久弥新,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每天发生变化。”

  喝茶咕噜声背后的日本礼节

  文化如何创新?莫言再说了几个小故事。

  他曾十多次往日本探友,每次朋友带他品茶,都提醒他茶杯高端,需发出呼噜呼噜的喝茶声。他以为不雅,后来才探知这是日本茶道中特有的礼仪——“茶如此之好,以致于我失礼了。”

  而每次与韩国朋友酒宴,韩国友人酒过三巡后总是和他互换酒杯来喝,“兄弟情谊、各不嫌脏”,莫言感慨,这正是中国早已消失的“推杯换盏”,却在韩国流传了下来。

  “创新不是复旧,而应有强烈的学习意识,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敏感的艺术神经,去发现生活细节之下包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莫言说。

  文化交流的力量:可使战火暂停

  莫言说,政治博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所有的经济贸易都同时包含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与政治对话、经贸往来融为一体,将产生出积极而亲和的效益。

  莫言曾随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外交参访团,赴哥伦比亚参加中拉文学论坛,当地政府负责人透露,为了这个文学论坛,10分钟前,刚与哥伦比亚北部游击队约定停火24小时。

  这让莫言非常震撼,“哥伦比亚是写出《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乡,在这里,文学艺术的地位之高可令内战暂停,他亦受万众爱戴。”

  “蚕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莫言引用中国诗人艾青的诗句说,今人也没有想到,当丝绸之路几成历史遗产时,在21世纪的今天,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莫言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各国文化达到共同繁荣,毕竟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不能只看GDP有多高,“还要看他的灵魂有多么丰富,他的艺术多么灿烂多姿。”(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