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纪念大师诞辰100周年 一木一石还真赖少其艺术人生

2015年12月27日 10:3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纪念大师诞辰100周年一木一石还真赖少其艺术人生
    赖少其生于1915年,2000年离世。他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退休后。在晚年重病期间,赖少其仍顽强地与疾病作抗争,坚持写字作画。

  12月24日,“木石还真——赖少其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赖少其在各个时期创作的近100件不同题材的艺术珍品和相关文化史料,多层面展现了这位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巨匠留下的宝贵遗产。翻阅艺术家的履历,一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所说,“赖老的一生勤奋好学、不断求变,他早年学习版画,上世纪50年代接触海派画家后开始学国画,在古稀之年后又求变法,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超越,这正是时下年轻人缺少的精神”。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24日。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现场

  篆刻石印首次展出

  今年是赖少其诞辰一百周年,已在广州、上海等地举办了回顾展,北京的展览为赖少其诞辰百年活动的收官之作。

  于在海告诉京华时报记者,除了上世纪80年代的黄山写景、古稀之年后的变法之作以及身患重疾后归而写心的重彩绘画等重点展出作品外,“本次展览比较特别的地方是首次呈现了大批赖少其生前亲自雕刻的石印”。他一生创作数百方篆刻作品,将其中135方自编“无逸室印存”,并用书法注释在其石印中。他在年逾七旬之后,还自刻了一枚闲章“来不及了”,可见赖老对时间的珍视。

  展览的重头部分为古稀变法之后的作品,如《孤云与归鸟》《钓罢归来》等。于在海为赖少其当了十几年秘书,他回忆说,1986年,赖少其从安徽迁居出生地广州,在这一年,彰显了赖少其古稀之年的胆魄——“丙寅变法”。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既有西方印象派的光影变幻,又有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的创新。

  ◎从艺

  曾得鲁迅复信鼓舞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木石还真”,这“木石”二字的背后隐藏了一段故事。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全国蔓延,赖少其与其老师李桦是其中重要的推动者。在这个阵营中,他欲以方寸之间的黑与白,去向昏暗的世道叫板。然而,时势的混乱让赖少其感到人是那么的渺小。于是,他将自己犹豫、彷徨的心情通过信件告知鲁迅,并得到了复信,“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变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

  此后,赖少其便以此句自勉,定斋号为“木石斋”,在巨大的社会洪流面前尽自己的一木一石之力,将“一木一石”的精神贯彻于自己的一生。在于在海看来,展览以“木石还真”为题,彰显了赖少其作为一位美术领导者和践行者超越时局的见地和为人表率的担当。

  ◎女儿追忆

  父亲靠绘画延续生命

  在北京画院二层展厅中,有一批色彩绚丽的绘画引起不少观众的注意。这些作品有趣的地方在于,远看是花卉,而近观则有点像是山水。

  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告诉记者,这一批作品是其父亲晚年创作的。“1995年,父亲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逐渐地丧失了行走、言语、自理的能力。曾经执刀如笔,挥毫落墨的手,变得艰涩而颤抖”。而越到后来,症状加剧,“他是靠绘画在延续生命,只有沉浸在创作中,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

  因为赖少其朋友来医院看望他的时候,都会带一些花,“所以花卉是他病榻前画得比较多的题材”。在病榻前一共画了近百幅,“那会儿只是把绘画作为减轻疼痛的药方”。有一天,赖少其的朋友来看望他,将这些病榻前创作的作品摆出来后,“大家都觉得很好,我们才有了公开展示的冲动”。赖晓峰说,这些作品在赖少其在世的时候就办了画展,“父亲离开后,捐了一部分给广州,一部分给合肥,家里留了一些,一共有100幅左右”。

  展厅中的《红花也要绿叶扶》就是赖少其在病榻前创作完成的。画面中绚丽的色调和不羁的抽象线条令观者深感震撼,而南国花卉的自然亮丽和勃勃生机,也正反映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编辑:岳川】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