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孔德平点评纪录片《孔子》:以新媒体手段塑造孔子形象

2016年01月05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中英合拍大型纪录片《孔子》(国际版)作为央视科教频道2016年开年大片之一,已于元旦与国内外广大观众见面。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孔子第七十七代裔孙、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孔德平在该片播出后点评说,纪录片《孔子》以新媒体手段塑造孔子形象,是孔子造像的新方式。影片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影视语言,将历史文本的展示与当代学界的解读相结合,既表现了孔子思想本身的博大与精深,又展示了当代世界对它的强烈诉求。

  附孔德平观后感全文:

  中英合拍大型纪录片《孔子》(国际版)由中央电视台闫东导演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又历时一年多时间拍摄完成,作为央视科教频道2016年开年大片之一,已于元旦之日与国内外广大观众见面。首先表示祝贺!作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孙,也对全体组创人员表示感谢!

  国际版《孔子》以孔子生平和孔子思想为主线,通过历史场景的还原和当代社会生活图像的再现,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历经坎坷、孜孜以求的人生抱负和生生不息、德被万世的思想价值。影片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影视语言,将历史文本的展示与当代学界的解读相结合,既表现了孔子思想本身的博大与精深,又展示了当代世界对它的强烈诉求。当代世界对孔子思想的渴求,也更进一步证明了孔子思想的当下意义和永恒价值。

  作为图像史研究者和孔子后裔,我曾较长时间关注和研究孔子造像。从孔子造像研究角度来看,纪录片《孔子》也意义非常。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就曾以楷木为其造像。西汉时期的孔子像,保存至今的至少有三件。2000多年的孔子造像史,每个时代的艺术家以不同的图像方式,运用各种可能的媒材,刻绘了大量的孔子图像。这些图像,既是历代艺术家发挥独特艺术想象的天才创造,也是刻绘者因应时代思想、文化和审美需求的宝贵财富。这些图像,与孔子学说一起,在不同时代发挥了不同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现代社会,如何运用新技术手段创造新的孔子图像,以现代传播途径弘扬儒家思想,纪录片《孔子》无疑做了有益尝试。现已播出的国际版《孔子》和即将开拍的六集国内版《孔子》,可能不仅是传统文化史、儒学传播史上的大事件,而且也应是孔子造像史上的重要事件。纪录片《孔子》中的孔子图像,在媒材使用、制作程式、图像样式、呈现方式、传播路径、文化蕴涵,以及制像者身份和受众范围等方面,均迥异于传统的各类孔子图像。纪录片《孔子》以新媒体手段塑造孔子形象,是孔子造像的新方式。因此,仅就艺术学而言,两个版本的纪录片,不仅应该成为影视学研究的新对象,也自然应成为孔子造像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90分钟的纪录片能在毫无时间知觉的状态下一气看完,于我尚为首次。看这样时长的纪录片,完全感觉不到时间,完全不需要意志力,仅凭这一点,纪录片《孔子》就值得举手称赞!

  (孔德平,孔子第七十七代裔孙,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有《孔子造像研究》等学术专著出版。在纪录片《孔子》(国际版)中担任学术顾问。)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