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好评如潮 吸引观众眼球

2016年01月09日 14:10 来源:今晚报 参与互动 

  高水平的艺术呈现,精美的音像制作……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新创立的栏目“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前晚开播,首场大戏《西厢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戏迷观众、专家学者纷纷称赞,“像音像”是继“音配像”之后又一了不起的文化工程,中央电视台专门设立栏目播放,为我们提供了观看的方便之门。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张蕴和:

  为戏曲艺术建立充足纯正的基因库

  无论是“音配像”还是“像音像”,都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财富,令后人精准地看到优秀的戏曲艺术真正的模样。有专家说,现在戏曲也出现了“转基因”的情况,“转基因”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保证“种子库”中种子的充分、纯正。这两个工程共同奠定了中国戏曲的“种子库”“基因库”,其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思想价值非常高,给老戏迷以精神上的归宿,为青年人追根溯源提供样本。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张春生:

  民族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基石

  如果说“音配像”是一个隽永的文化典范,那么“像音像”就是京剧乃至戏曲艺术和当代文化的标尺,为传统国粹艺术确立了一个继往开来的基石。

  艺术是需要积累、传递和推衍的。没有源远流长,就不会出现与时俱进的百花芬芳。“音配像”是历史的凸显,“像音像”是时代的闪光。两者的比翼齐飞,是党和国家对京剧艺术树经典、多维度的保护,是对中国文化继承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动。尤其是保留了当代的名家名作,为观众欣赏提供了厚重的平台。此举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具有颇为重要的示范与带动意义。

  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

  完整系统精彩地表现演员艺术高峰

  京剧作为非遗项目,最关键的是传承。“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利用现代媒体,让人们看到现在这些名家是如何传承下来的,而且他们传承得很精彩。这是一个抢救工程。因为在演员最成熟的年龄段,人们看到的是他们高峰期的演出,能够完整系统地精彩表现出来。如果不抓紧为他们录制下来,以后人们都无法体味艺术之美。如骆玉笙先生有一段录像就非常珍贵,那是老人家上世纪60年代的声音,像是80多岁时所配,多少留下些遗憾。现在“像音像”的录制,演员们正处在年富力强的艺术高峰阶段,更好地把非遗传承下来,而且还能给予发展。

  天津市京剧票友戏迷协会秘书长孙亭福:

  为票友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材料

  很多戏迷、票友看了之后都大加赞赏,从票友戏迷的角度来讲,唱念做打各个方面,“像音像”都是标准的教科书,给广大票友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教材,对京剧的发展影响是不可限量的。戏迷们看得非常仔细认真,大家在尽情吸吮艺术养分的同时,也对一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正证明了“像音像”在票友戏迷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及对这项文化工程的真诚期待。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