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科学家发现星团中寄生星族 非一代恒星后代

2016年01月29日 08:2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北京1月28日电(记者齐芳)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了星团中的“寄生星族”,在恒星星族的形成模式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李程远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他介绍,几乎所有恒星都是在星团中形成的,但恒星是如何“诞生”的却始终是个谜。科学家们推测,在星团诞生的最初几千万年才能形成恒星,之后,星团就丧失了“生育能力”,直到第一代恒星“爆炸”之后,才会形成第二代恒星,“也就是说,恒星的形成是星团内部物质的循环”。

  随着观测手段不断提高,科学家们发现,银河系的球状星团普遍包含两个或更多个恒星星族,这使得天文学家们对原有理论产生怀疑。但遗憾的是,银河系中的球状星团都非常年老,漫长的演化过程让这些多重星族失去了形成初期的动力学特征,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得到有力的观测证据和理论诠释。

  邓李才、李程远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何锐思(Richard de Grijs),将目光聚焦到更为年轻的大质量星团。他们共同设计了一项计划,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开展了历时一年的仔细研究。

  李程远说:“2014年冬天,我在分析银河系外星团NGC1783的数据时,发现了两支年龄几乎一样的恒星星族。它们属于同一个分支的恒星,就像是在过去的一瞬间突然形成的。我立刻意识到,我们大概发现中年星团中的第二代恒星了。”

  何锐思说:“我们提出了很多传统框架下的模型,但最终都被一一排除了。”通过动力学分析,科学家认为,这些新的恒星实际上是星团从外部吸收形成的。该团队最终推断:星团中年轻的恒星星族并不是一代恒星的“后代”,很可能是外来物质的产物,“就像是寄生在星团中的新成员”。

  《自然》杂志的审稿专家评价说:“这一工作为星团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