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上海女逃离:个人冲破壁垒,爱情就充满希望

2016年02月14日 15:33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法制晚报——今日快评

  春节期间,网上讨论得最“火”的一件事,就是“上海女逃离”事件了。一位上海女孩随江西农村的男友回老家过年,看到男友家的年夜饭后,感觉难以接受,随即提出分手并且立刻回到了上海。这次纠结的选择过程,被女孩发到了网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就连《人民日报》也在昨天发表评论《农村,说声爱你太沉重》。

  网上评论,观点主要分成两派。一派支持“上海女”,认为大城市的女孩与农村的“凤凰男”结合,将会带来许多生活细节、生活观念的差别,即便坚持在一起,未来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分手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一派则认为,不应该对涉及农村的爱情予以歧视,农村的青年也有自己的爱情权利。更何况,农村目前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是“上海女逃离”的江西农村,也不是外人想象得那样落后,其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之中。中国青年网昨天也报道了一位江西女孩写给“上海女”的信,认为许多人对江西存在着偏见,缺乏对江西年轻人的认识和了解。江西生态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滋养年轻一代的梦想和爱情。

  其实,就这一事件本身来说,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即便是最纯洁的爱情,也很难不考虑经济因素,更不可能不考虑文化差异。只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一方做出牺牲去适应,或者另一方用某种方式来弥补,否则爱情是很难持久的。一个生长在大城市中的女孩,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谁的道德更高尚、谁的爱情更纯洁,这只是无数种选择之中,最直接最本能的一种。

  相对于对未来美好的描述,现实的力量显然更强大。这方面,《人民日报》的论述观点显然更深刻。社会阶层的固化,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即便农村的考生拿到高分、获得文凭,有了成就,但其本身的社会关系,也很难被城市人群接受。打破这样的壁垒,也许需要一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它不仅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和农村卫生、医疗、教育资源密切相关,甚至包括户籍制度的改进。在这种壁垒面前,爱情的力量是脆弱的,往往会败下阵来。

  然而,事情是不是糟糕得让人悲观失望呢?显然也不是。在中国很多地方,城乡差别正在逐渐缩小,在春节前,湖南甚至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差别,人口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在很多地方,农民的收入已经超过城市居民。如果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多,城乡差别的鸿沟就可能会被抹平。另一方面,在诸多抉择面前,更多的人还会选择爱情,例如在北京,京籍与非京籍结婚已经是寻常的事情,相信上海、深圳等许多大城市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中国已经不是只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相反,更多的人对待爱情与生活,都抱着更宽容的态度,更尊重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看法。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所以,不可以个案来推导结论,而更应该看到积极的因素,一个年轻人,只要自己的生活态度积极,踏实肯干,还是能被社会承认的,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上海女逃离”事件的另一位当事人,那位家住江西农村的男友,发微博表示,自己将留在家乡创业。这个决定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改变一个地方落后的面貌与观念,改变人们的看法,不能只靠抱怨或者说教,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所以,应该鼓励更多的出自农村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去为自己家乡的变化而努力,为了自己、为了后代不再受“壁垒”的困扰而努力。这么去做了,充满希望的爱情就会到来——而所有积极、蓬勃的爱情,都是值得鼓励的。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