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授:我为什么不相信“诺贝尔哥”?

2016年02月22日 14:2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素来在舆论场中被边缘化的科学,最近突然屡屡登上头条。首先是美国科学家宣布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很多科普性的帖子瞬间刷爆了社交媒体。紧接着,一篇题为《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的网文,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文章称,在《非你莫属》五年前的节目,有一位被称为“诺贝尔哥”的民间科学家郭英森曾提到过引力波,五年后,引力波被证实了,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方舟子等嘉宾的嘲讽和挖苦,如今他们都欠郭英森一个道歉。

  我也抱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那段节目视频,比较强烈的感觉是,如果节目嘉宾需要道歉的话,也只能是就他们的态度道歉,而不是就他们对郭英森发明的质疑道歉。节目嘉宾的问题,在于他们把质疑变成了嘲讽,欠缺礼貌和风度,但这个帖子受到网民如此热烈的回应,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公众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有待提高。人们义愤填膺,是因为五年前,“被称为‘诺贝尔哥’的民间科学家曾提到过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后,引力波被证实了”,也就是说,因为节目嘉宾的错误批评(也有人上升为科技体制的不合理乃至社会的不公),导致这个人才和这项伟大的发明被埋没了,中国又与可能存在的一项世界第一擦肩而过,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问题在于,“引力波”这三个字只在节目中出现了一次,这个引力波是否就是美国科学家证明的引力波呢,似乎没有人去关注,更没有人去论证,只是不假思索地画了等号,然后就开始愤怒。如果公众具有充分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小心求证”。所有的科学结论都是可以证明的,要么是用科学实验证明,要么是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总之是要拿出证据来。正如引力波,在美国科学家找到证据证明其存在之前,虽然爱因斯坦英名盖世,但他提出的这个理论只能停留在假设阶段。郭英森的发明是否合理正确,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的人,首先要做的事情也应该是去找“证据”,至少去了解一下郭英森说了些什么。特别是这篇网文的作者要为郭英森“申冤”,那么煞费苦心地能够把五年前的旧视频找出来,那至少也应该采访一下郭英森,了解一下他的理论到底是什么内容,然后同视频一并介绍给公众,而不是一味地用视频煽情,挑动公众的情绪。公众也不能仅凭“引力波”三个字就急吼吼地站队和愤怒,这不是具备成熟科学精神的人所应该干的事情。

  当然,像“引力波”这么复杂的事情,即使掌握了充分的信息,绝大多数人也难辨是非真假,笔者也是其中一个。怎么办呢?也好办,那就是去选择相信科学家共同体。在节目中,一位嘉宾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但愤怒的人们却没有注意到:“诺贝尔物理学的那些奖,普通的老百姓看不懂,但是物理学家看得懂”。也就是说,任何科学发现,普通人可以看不懂,但相同专业的科学家群体能够看懂,并有能力判别其高下真伪。正如引力波,从爱因斯坦老先生几十年前提出,到今天被美国科学家证明存在,其实真正能明白的人没几个,但为什么人们包括笔者选择相信,就是因为这一理论得到了科学家共同体的认同和褒奖。

  当然也会有人问,我凭什么相信科学家共同体?道理很简单,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而不是说空话的精神,站队的精神,煽情的精神。正是凭借科学精神,造就了当今世界的科技昌明,带给了人类无穷无尽的福利。事实就摆在这里,你又凭什么不相信呢?

  (作者 周云 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