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九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福州开幕

2016年03月06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第九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福州开幕
图为陈靖姑文创产品吸人眼球。 吕明 摄
图为祭祀典礼。 吕明 摄
图为小学生穿民俗服饰撒花为现场信众祈福。 吕明 摄
图为小学生穿民俗服饰撒花为现场信众祈福。 吕明 摄

  中新网福州3月6日电 (林春茵 刘可耕 王光华)6日,两千名海内外信众齐聚闽江畔的福州仓山江心公园,共同祭拜临水夫人陈靖姑。台湾台南圣恩佛祖会会长卢友礼率28个台湾宫庙代表执事礼拜,为第九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

  本届文化节以“南台连海丝,临水耀青春”为主题,共包括“临水慈光佑海丝”主题演出、闽台临水夫人巡安闽江,“福临玉岛”非遗展示、体验及仓山区旅游景点展示海峡两岸青年陈靖姑文创大赛与海峡两岸临水歌曲征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当天,前来参礼的2000名信众来自近百个海内外顺天圣母宫庙及民间演艺团体,其中台湾信众130余名,还有多位美国、东南亚华人华侨。在卢友礼看来,“今年特别热闹,两岸老少都来参加这个盛会,我们台湾信众能够共襄盛举,特别高兴。”

  两岸信众共祈临水夫人保平安

  上午九时,融合歌舞、朗诵、茶道等形式的《临水慈光佑海丝》大型情景表演开演,以“慈光南台”、“情系两岸”、“逐梦海丝”三个章节重现临水夫人扶危济困、保佑妇孺而深受百姓爱戴的故事,并浓墨重彩展现新时代两岸青年对临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及仓山临水故里血脉分灵海外开枝散叶。

  主舞台上,来自闽台多尊临水夫人神像端坐中间,庄严肃穆,两岸数十位临水文化传承人按古制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展现出“天下娘奶回娘家”的壮观场景,共同祈福送安。

  随后,来自海峡两岸临水夫人金身搭乘闽江游轮,巡安闽江。游轮从台江码头起航,沿南台岛巡游经过龙潭角、鸭母洲、林浦等至长乐“金刚腿”附近返航。百余位台、侨胞目揽陈靖姑生前旧地风光,耳闻陈靖姑脱胎祈雨、斗法降妖的事迹,品尝临水平安花茶、洪塘光饼等故地美食,别有风趣。

  临水夫人陈靖姑是福建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之一,被海内外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据统计,在东南亚各地就有大小临水宫1800多座,信徒8000多万人。

  卢友礼说,陈靖姑信众遍布台湾,有近1500多万,宫庙多达400多座,有作为附神供奉的宫观更是遍布全岛。他回顾去年陈靖姑金身巡安台南的盛况说,“临水夫人归去两个月,即有得子的信众前来还愿,可见深受台湾民众爱戴。”

  福州陈靖姑管委会主任郑炜表示,起源于闽江之滨的临水文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海内外众多地方,而闽台临水夫人神像同游闽江,体现出临水文化的闽台缘与海丝情。

  台湾美少女漫画家“遇见”福州萌正太手绘达人

  如今,闽台共同开展陈靖姑民俗活动已成常态化,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往来交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台湾的美少女漫画家王唯带着她的陈靖姑主题漫画而来,在现场遇见了福州本土小有名气的手绘达人池志海,以文会友,交换了文创作品。

  20岁的王唯向池志海展示她5年前的漫画,Q版的陈靖姑是小姑娘整整两个月的心血,此后她带着漫画来到福州仓山参拜金身,“对陈靖姑的认识一下子从故事深入到了民俗、文化、地理很多层面。”她说,从此她几乎每年都来福州朝圣,感觉福建变化日新月异,“去年江心公园还在建设,现在就已经这么美丽了。”

  池志海的仓山老洋房、鼓岭别墅系列手绘地图引起了王唯浓浓的兴致,她也期待未来可以借由榕台文创产业的合作,推出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娘奶”续集。“把所见所闻都放进去。”王唯说,两岸青年友好交流是很必需而美好的事,“一来一往,才会有进步。”

  本届文化旅游节较往届更为注重文创元素的注入,作为本次文化系列活动,“福临玉岛”系列展示体验当天也在江心公园举行,并将持续到7日。茉莉花茶、洪塘篦梳、漆器、油纸伞,各种仓山特色非遗项目均有展示,光饼、鱼丸、肉燕等福州特色小吃也香飘现场,吸引不少市民现场体验。

  现场还举行了仓山区旅游景点展示活动,中小学生们身着独特的民俗服饰,化身小导游为市民推介家乡仓山的旅游风景与人文风貌。

  活动同期,还举行海峡两岸青年陈靖姑文创大赛与海峡两岸临水歌曲征集大赛。该赛事在2016年3月至7月举行,面向海峡两岸众多有志于临水文化及文化创意的青年征集陈靖姑文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与陈靖姑文化主题歌曲。获奖作品将于海峡青年节期间发布。(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