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叶小文谈慈孝文化:激扬浊清涵养社会风尚

2016年08月15日 1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叶小文谈慈孝文化:激扬浊清涵养社会风尚
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李晨韵 摄
图为叶小文作演讲 李晨韵 摄
图为叶小文作演讲 李晨韵 摄

  中新网金华8月15日电(汪恩民 胡丰盛)伴随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成为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老龄化社会是否会成为国家的包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叶小文表示,如果能够科学筹划,系统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老人,将成为社会的财富。

  8月15日,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台湾佛光山、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在浙江东阳横店举办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在老龄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辨析传统慈孝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道。

  自古以来,“孝”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难以分割。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有了“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描写。从汉文帝的为母侍疾尝药,到北宋黄庭坚为母洗涤溺器,再到元代郭居敬收集编撰而成《二十四孝》读物……“孝”文化的传承,从未间断过。近年来,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6.1%。

  新形势下,政府、社会、个人如何合力,让慈孝文化在现代社会进行实践,成为一个新问题。叶小文认为,不妨打开视野,回首慈孝文化,肃清其附着的污泥浊水,找出其相通之普遍价值,发掘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可用功能。

  “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本性’,有巨大的能量,关键是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唤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强大的正能量。”叶小文建议,当下,诊治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道德失范现象,不妨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中华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壮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

  在他看来,慈孝文化就是这样一种贯穿中华民族历史,浸染于华夏儿女心灵深处的力量。

  “人,在发觉诊治身体的药石业已无效时,才能急着找出诊治心灵的药方。”叶小文说,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合理内核,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慈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

  “孝的本质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叶小文感慨说道。

  亚当·斯密写过《国富论》,也写过《道德情操论》,意在市场经济必须有道德约束。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唤回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始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我们正多方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妨打开视野,回首慈孝文化,肃清其附着的污泥浊水,找出其相通之普遍价值,发掘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可用功能。”叶小文如是说。

  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在叶小文看来,慈孝应由修身开始,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