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修缮革命旧址不是面子工程

2016年10月18日 10:4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作者:张西南 

  【新闻随笔】

  这几年因为工作缘故,笔者先后到闽、浙、赣等十余个省区的部分革命旧址瞻仰学习。耳闻目睹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修缮,让峥嵘岁月在今天大放光彩。但在实地考察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崎岖漫长的革命进程中,确有一些重要事件对战略全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突出这样的革命旧址,重点加以保护修缮,无疑是正确的。但大多数旧址,背后都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一环,都起着承前启后、缺一不可的作用,对它们的保护不应再分三六九等,或争主次轻重。

  现在的问题是,往往在同一个会师的地区,这一支部队到达的地方,建了很气派的广场、纪念馆和高耸入云的胜利碑,而另一支部队到达的地方却疏于保护,少见任何纪念标志。还有一个地区,红军在一个乡村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旧址得到保护修复,并在一侧征地新建了宏伟的纪念馆和漂亮的纪念园。而还是这支红军在另一个乡村召开的另一个重要会议的旧址却年久失修,与民居混杂,处于自然状态,除了乡间小路立着一个木牌作了简单介绍外,再无其他纪念建筑或设施,与前面说的那个会议旧址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究其原因,有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但关键还是一些领导的主观意志在起作用,对革命旧址的思想认识有差异,导致保护修缮工作没有到位。

  革命旧址是记载先烈奋斗的遗迹,更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把保护修缮革命旧址纳入地方建设统一规划,与发展经济、开发旅游、扶贫攻坚相结合,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但有的地方在革命旧址修缮过程中出现了贪大求洋的现象。有的革命旧址,原本在一个朴素的老院落里,但现在与这个老院落相邻,又盖起一座新的外立面有玻璃幕墙、内设电梯的颇有现代气息的纪念馆,陈列内容不仅要重复那个老院落里已经看过的东西,由于面积过大,只好离开旧址本体,再把整个红军历史复述一遍。现在看来,需不需要建这座新馆值得商榷,要不要搞成这样的规模也值得商榷。

  把革命旧址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把红色旅游作为推广革命旧址的重要载体充分运用,确实可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但过多过重的商业气息与原本庄重肃穆的旧址氛围很不协调。观众置身在充斥着叫卖声的浓厚商业氛围之中,感觉原有的红色资源变得越来越稀薄了,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今年是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明年将迎来建军90周年。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旧址的保护修缮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并卓有成效,是不是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研究思考。一是要坚持高标准而不提倡“高档化”。保护修缮革命旧址是为了让英烈之花万古流芳,起点要实,标准要高,确保经久耐用,真正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攀比所谓的“高档”,搞成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二是要坚持简约朴素的风格而非缺乏保护修缮的简陋。革命旧址是我党我军的历史驿站,更是形成某一种精神的源头,大都以艰苦奋斗著称并成为最宝贵的政治本色。保护修缮旧址不是一味求新求变,而是要修旧如旧,原貌不变本色不改,简约而不简陋,返璞归真才是高境界。三是要坚持以史为据、求真务实的原则,避免把一些与旧址史实无直接关系的东西也拿来陈列,表面上展品丰富,实际上内容庞杂,以致远离了旧址本体,冲淡了主要内容,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效果。

  切实做好对革命旧址的保护修缮,既是告慰先烈,更是启迪来者,还是对那些即将到来的光辉日子的最好纪念。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