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书《长江智造》发布 聚焦“三十而变”

2016年10月22日 2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马海燕)30岁的人生是什么样?疲于奔命地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舒适而缺少挑战,然而那颗不安躁动的心却一直叫嚣着改变,为了在剩下的人生收获更多可能。长江商学院今日推出新书《长江智造》。

  这本厚达377页、聚焦“三十而变”的新书不仅让许多30岁左右曾进入该校的商界成功人士为之站台,也吸引了许多想改变却苦于没有机遇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目光。

  该书讲述了50个30岁上下的人,在该校求学后人生发生改变的故事。全书用“激情与梦想”、“转型之途”、“由西向东”、“从零到一”、“由内而外”五大篇章,讲述五类改变之道。

  俞信华2004年进入长江商学院前,已经在上海西门子通信工作8年。因为“人生一眼就望到头了,有点害怕”,而选择了重新读书。他直言,来读MBA(工商管理硕士)的人大部分是LOSER(输家),因为特别成功的人不会来。原来工作遇到了瓶颈、不如意,主动来寻求改变,是30岁左右的人常遇到的问题。

  14个月的学习后,俞信华重新出发,现在做到IDG资本合伙人。他说,因为工作缘故要接触很多不同领域的东西,现在还能保持不断学习新东西的兴趣和动力非常重要。

  曾振宇做出这一改变时只有25岁,是2002年长江商学院MBA的第一届学员。对于一些人想象的从名牌MBA毕业后就意味着翻几倍的薪水、金融等热门行当的工作和所谓的“人脉”,现已成为DCM合伙人的曾振宇直言,MBA教育产生于成熟的商业体系需要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并不是所有人读完MBA都获得了巨大改变,他也是毕业后经历了三份工作才找到现在的位置。改变的真正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真正喜欢干什么,什么东西可以激励你,都取决于自己内心的认知。

  意大利人马可选择了在中国而不是西方顶级商学院读MBA。他说,中国的MBA是让西方人入乡随俗的最好方式。学习结束后,他做到了“融入”中国,获得了常林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的聘书,开启了在中国的发展轨道。

  谈到为何要编撰这样一本书时,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李海涛表示,30岁是个极度渴望改变的年纪。该校10余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众多30岁人群面临的困惑:创业、升职、转变……集典型故事,启智更多同类人群,在这样的初衷下,《长江智造》编撰完成,希望以此影响更多有志改变的人群,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到人生的新格局。(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