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代的晚会“主持人”:清朝主持人叫“跳加官”

2017年01月25日 15:4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郑学富

  每年央视春节文艺晚会的主持人都备受关注,而一台晚会成功与否,主持人至关重要。其实,在宋代的演艺活动中,就有主持人出现,宋代一些杂剧节目开演前,有一个被称为“竹竿子”的人,出来向观众致辞,并作介绍,“竹竿子”成为主持人的雏形。后来在清朝时期,晚会开演之前,会有一个演员出来表演“跳加官”,他的“台词”多是吉利祝福的话。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宋代“主持人”出自“参军戏”

  古代比较成熟的主持人出现在宋朝,当时的主持人叫“竹竿子”,具有报幕、引导、指挥的职能。他们是由“参军戏”的演员担纲,因为参军戏的演员口齿伶俐。“参军戏”为何物?

  参军戏是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据《太平御览》记载,参军戏起源于东晋时期,后赵的周延因为任石勒的参军(官职名),而被任命为馆陶县(今属河北邯郸)令,后周延因贪赃枉法而下狱。出狱后周延被列为“优人”,因此他成为民间戏弄羞辱的对象,人们纷纷在戏中评说周延,这些戏称之为“弄参军”,后来出现了由其他人来扮演周延的“参军戏”。

  “参军戏”后来逐渐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喜欢的戏,唐代段安节所撰写的《乐府杂录》记载,东汉时期,馆陶令石躭犯有贪污罪,汉和帝因为爱惜他的才干,不舍得给他判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

  段安节属于“官二代”,其祖父和父亲都在朝中当大官,其本人也官至朝仪大夫,守国子司业,据《新唐书》记载,此人善音律,能自度曲,述乐府之法甚悉。他是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所撰写的《乐府杂录》一书,记述了唐代以前的音乐情况。据书中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有“李仙鹤善此戏,唐明皇李隆基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陆鸿渐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由此可见,到了唐代,参军戏已经很成熟了。参军戏是优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参军戏在唐代受到从宫廷到民间的普遍欢迎,宫廷演出的时候不仅皇帝观看,嫔妃、公主也都喜欢看。晚唐著名诗人、官至工部尚书的薛能在《吴姬》一诗说:“楼台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娇儿诗》里说:“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把小儿天真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唐僖宗时期的文人范摅,自号五云溪人,著有《云溪友议》三卷,其中就记载了浙江民间戏班演出“陆参军”的逸事:女优刘采春扮演参军角色,伴以风流秀媚的歌舞,吸引了众多的闺妇行人。

  到了宋朝,参军戏进入宋杂剧的表演形式中,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参军戏的演员因为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语言风趣诙谐,嘴皮子利落,逐渐衍生出“竹竿子”这一角色。

  “竹竿子”指挥演员和乐队入场

  到了宋代,参军戏的演员手持竹竿拂尘出现在舞台,其任务是在节目开始前,念诵骈文体的致辞,介绍节目的内容,指挥演员和乐队进场。指挥演员进场称为“勾队”,指挥乐队进场称为“放队”,表演完毕,又念骈语向观众致意感谢。因演员手持竹竿而被称为“竹竿子”。

  南宋词人、浙江宁波人史浩(曾官拜尚书右仆射、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编著的《鄮(mào)峰真隐漫录》一书中,记录下了他创作的好几套大曲的歌词,每一套又各有段落,他记下了段落的名称与细节。如书中记载了一个《剑舞》节目:“二舞者对厅立,竹竿子勾、念……二舞者自念。竹竿子问:‘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二舞者答。‘旧乐何在?’竹竿子再问。”由此可见,“竹竿子”担任的是乐舞表演的引导和指挥,类似现在的主持人角色。

  参军戏的“竹竿子”后来不断衍生,在宋代的其他艺术形式里,也出现了“主持人”的角色。宋代皇宫里的“歌舞团”叫教坊,他们在宫廷演出时,得等到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即皇帝举起第四盏御酒时方能开始。《宋史·礼志》云“皇帝四举酒,乐工致语”。这里说的“乐工致语”就是演出的第一项“教坊致语”,类似现在的晚会演出开场致辞。乐工致语会说些什么呢?《宋史·乐志》记载,“乐工致语,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是撰写致语口号的高手,如他写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中写:“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鵷鹭满云台。”苏东坡说的内容大多是称赞古往今来礼乐治世、政通人和、君怡臣乐。在“主持人”朗诵这些致辞口号时,其他参演人员都要齐声附和叫好,以烘托演出时热烈欢快的气氛。

  因为参军戏的“竹竿子”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后来经常和宫廷歌舞一起在皇宫表演,“竹竿子”在表演之前也要说开场白。宋代文学家孟元老撰写《东京梦华录》记载:“第四盏,如上仪舞毕,发谭子,参军色执竹竿拂子,念致语口号,诸杂剧色打和。再作语,勾合大曲舞。”

  “竹竿子”们说什么呢?《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载:“诸军百戏,呈於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蓦山溪’也。”

  清朝主持人叫“跳加官”

  此后,“主持人”之一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清朝时出现了“跳加官”这种主流的“主持”形式,不仅戏园里风靡一时,在民间的一些婚寿喜庆堂会上,也会在正戏开演之前加演“跳加官”,此习一直沿袭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直到真正的主持人出现后才逐渐销声匿迹。

  不过,据史料记载,唐朝就有“跳加官”的习俗,每逢重要的节日,在正式表演之前有表演者戴着面具跳舞。在唐代,“跳加官”的表演内容主要是“跳钟馗”。表演者戴钟馗的面具,面涂紫金,口戴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外罩紫红袍,右手持皇帝金色圣旨,左手持一品官帽顶带花翎,前有蝙幅引路,后有黄罗伞盖,旁有书酒侍者,一步一趋。据传,这种形式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唐玄宗喜爱歌舞戏乐,且经常不闱帝王之尊粉墨登场。有一天,李隆基要求大臣狄仁杰表演一段节目,狄仁杰碍于面子,只好趁着酒意,踩着踉跄的碎步,手持笏板、戴着面具随乐起舞,而舞姿诙谐不失曼妙。后来,这种形式传到民间,成为“跳加官”的由来,代表加官进禄的意思。

  到了清朝,在一些文艺演出中,必先敲打一阵闹台锣鼓,即“将军令”,提示观众演出马上开始,正戏开演之前,要先表演“跳加官”,其作用就相当于主持人宣布文艺晚会现在开始。后来,一些戏园在表演中遇有请客串登台献艺者,在其出台之前,外加单人、有时是双人或者多人,进行报幕表演,也叫“跳加官”。

  清朝时期的“加官”,多由男性扮演,其化妆别具一格,头戴笑容面具,名为“加官脸”,身着大红、黄色或绿色加官解袍,手持书有颂词的条幅,边跳舞边向观众展示。条幅上一般书写“天官赐福”、“加官进爵”、“一品当朝”等字样。表演者随着鼓乐的节奏,灵活地运用各种夸张性身段、步法,欣然起舞,有时还摆出各种造型优美的姿势,既庄严又热烈,还不失时机地向观众表示祝贺和欢迎。

  在演出中,如遇达官显贵入场,不论台上的戏演到哪里,必须暂停,由扮演加官的演员出场献舞,“加官”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跳得热烈欢快,并且不断展示“连升三级”、“招财进宝”、“鸿福齐天”等吉利的条幅,以示恭迎。达官显贵高兴之余,则会拿出银钱进行奖赏。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蘧公孙富室招亲》对“跳加官”有这样的描述:“须臾,送定了席,乐声止了。蘧公孙下来告过丈人同二位表叔的席,又和两山人平行了礼,入席坐了。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出‘加官’,演了一出‘张仙送子’,一出‘封赠’。”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