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的“秘诀”:坚持每天“打坐念经”

2017年02月28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岭南画派山水画掌门人——陈金章  来源:中国新闻网

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的“秘诀”:坚持每天“打坐念经”
    为人低调谦逊 王庆然 摄

  中新网广州2月28日电 题: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的“秘诀”:坚持每天“打坐念经”

  中新网记者 李凌

  在广州美术学院一栋宿舍楼的天台上,一盆盆绿植和盛开的三角梅迎风斗艳。推开掩映于花树中的铁门,87岁的该院老教授陈金章正在画室内伏案创作。

  “我真心跟你讲,搞艺术不能干几天停几天,我每天早晨都要画两个小时,画中国画就像打坐一样,每天都要‘念经’。”慈祥的老教授放下画笔,语重心长。

  陈金章,是继关山月、黎雄才之后登上中国美术馆中庭展出的第三位岭南画家,被誉为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

陈老依旧坚持每天伏案作画 王庆然 摄
陈老依旧坚持每天伏案作画 王庆然 摄

  学画:农家少年考艺专幸遇良师

  陈金章1929年生于广东化州杨梅镇,自小热爱画画,中学时即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术天赋。1947年,高中毕业的他考入高剑父担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专,当时恰逢关山月、黎雄才二人从西北回来,陈金章便又师从关、黎两位老师。

  “绘画不能只求形,而是要画出神韵。”高剑父的告诫对当时的陈金章启发很大,亦对他后来的育人理念影响颇深。

  陈金章谈起黎雄才老师的经典作品《武汉防汛图》,当时他们一起在堤上与防洪军民同吃同住,“我看着黎老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堤下画了一个月,这幅作品一出世便震惊中外。”

  谈到岭南画派前辈,陈金章表示,“回头看,三位老师留给我的不是技法,而是教我怎么对着生活去画画,这个道理并不容易悟出来。”

陈老87岁高龄时创作的《历经沧桑》 李凌 摄
陈老87岁高龄时创作的《历经沧桑》 李凌 摄

  教画:教书育人求真实不分画派

  1956年,陈金章在中南美专(今广州美术学院)以全优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那时候出去写生,经常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生活条件很是艰苦。”陈金章说,画国画笔下必须真实、新颖、鲜活,因此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用画笔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没有生活、没有感动,绝对创造不了好画。在陈金章看来,真实是国画魅力永恒的根基。

  弹指一挥间,陈金章在广州美术学院执教数十年。教学上,他并不要求学生临他的画,也不绝对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岭南画派,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分什么门派,“他们接受的是我观察事物的方法,我要求他们真正有所感受才去画。”

  绘画:画山水是对故土的一份挚爱

  作为岭南画派领军人,陈金章将传统上视为花鸟题材的广州市花红棉花引入国画山水创作题材。他的《报春图》通过木棉树寓意广东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开创了岭南画派画红棉的新手法。

  对陈金章而言,山水画不只是技法,更是岭南人对故土的一份挚爱情思。1986年,陈金章受邀前往加拿大讲学,当地市长热情挽留其长居,但陈金章断然拒绝:“加拿大虽好,但我是画山水的,中国的山水更美,等我把中国的山水画好了再来。”2016年初,陈金章得知从化有一棵占地数亩的千年古藤,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写生,不顾年迈一画就是6个小时。

  细细观摩这幅名为《历尽沧桑》的新作,但见古藤的自然玑理和生发规律被一一展现。老藤与新芽、苍劲与柔嫩,细腻而不失大气,层次丰富具有强烈的对比视觉效果。

上世纪80年代受邀到加拿大讲学 受访者提供 摄
上世纪80年代受邀到加拿大讲学 受访者提供 摄

  捐画:不为后代留财产捐献佳作

  大半个世纪的不辍耕耘,让陈金章名扬海内外。数十年来,为了创作,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名山大川,画出一大批精品力作,按当前市场价,其画作一平方尺能卖到20万元人民币,但他却告诉记者,好画都留在自己手里,再贵也不卖,等着捐献给国家。去年年初,陈金章就将自己的20幅国画精品捐赠给家乡化州市。

  据他介绍,目前广州海珠区正在筹建“陈金章美术馆”,“我这些好画都留着,等美术馆建好了,就全部捐献出去,让喜欢的人都能看到。”

  一幅画随随便便可以卖到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都捐了,家人是否有意见?对于记者的提问,陈老笑着说,他们一家的生活很简单,“儿孙自有儿孙福,留给儿孙最好的财富是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完)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