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大作文化扶贫文章

2017年03月01日 14: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赵建华)如今的中国,正在打一场规模庞大的脱贫攻坚战。大江南北,各省区市各尽其责;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生态保护扶贫,各方尽显其能。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依托自身资源和特长,接连推出多项文化扶贫措施,希望更多的贫困人口借此尽快脱贫。在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手工业等多个领域,贵州已先后出台多项文件、规划,完善文化精准扶贫政策。

  通过文化人才计划、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培训计划,贵州大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其中,借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培训计划,培训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1万多人,带动了数千名手工技艺骨干、数万名传统村落贫困农户手工技艺传承。大批传承人接受培训后,开始自主创业,从传承人转变为文化产业从业者。

  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黎盛翔表示,贵州的传统村落民居、民族特色村寨建筑在全国名列前茅,绚丽多姿的民族歌舞、盛大热烈的民族民间节庆文化、巧夺天工的民俗制品也具有吸引力。观音洞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沙滩文化、奇石文化等不胜枚举,贵州享有“歌舞天堂、节日海洋、文化千岛”的美誉。

  黎盛翔表示,打造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是重中之重。贵州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保持特色风貌,突出民族特色,增强人文内涵,善做山水文章。在乡村,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好自然风貌、建筑风格、民间风俗、民族风情和特色风物,注重生态保护,注重文化传承。

  在贵州,文化扶贫被视为育人工程、励志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富民工程。文化扶贫的背后,有特色产业作为支撑。

  在贵州正安县,政府出资修建吉他文化产业园,先后引进26家吉他制造和配套企业。2016年,该县的吉他实现产销300万把、产值30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中国最大的吉他乐器制造基地。目前,园区厂房已不能满足需要,待入驻企业6家。2017年,计划年产吉他500万把、产值50亿元以上。

  中共正安县委宣传部介绍说,通过吉他制造产业,正安县拉动贫困人口在园区就业,解决就业9242人,其中贫困人口1160人。在工资待遇上,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人员每月给予200元额外补助。吉他企业解决一名贫困人口就业,县政府给予2000到3000元的奖励,并给予政策、项目上的支持。(完)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