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骆宾基之子澄清:父亲与萧红并非恋人

2017年06月22日 11: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 肖扬)骆宾基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全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骆宾基的创作历程与时代变化密不可分,为抗战文学史书写了别开生面的一面。骆宾基之子张书泰也参加了座谈会,他表示,骆宾基与萧红并非恋人,希望作家、编剧能尊重事实,不要靠低俗炒作博取眼球,以讹传讹误导观众。

  骆宾基原名张璞君,生于1917年,逝于1994年,是中国著名作家、古文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幼年》等120多篇文学作品,以及《金文新考》等近百万字的金文研究文献。1937年,在高尔基逝世一周年之时,骆宾基的《高尔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成为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在战火中,他发表的《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大上海的一日》 等一系列战地报告引发强烈反响,被称为“抗日战争中最活跃的作家之一”。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认为,一部作品获得几个奖项,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文学作品几十年后还能让后人激动,几千年后能留下个绝句,那才真的是了不起的作品。

  骆宾基先生的儿子张书泰也出席了座谈会,他表示自己多年从医,离文学圈有点远,但父亲说的“写作如推磨”这句话,让他一直铭记在心,更作为他为人处世的指引。张书泰还特别批评了一些电影和网络的不实之说,澄清父亲与萧红并非恋人关系。

  张书泰讲述说,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轰炸香港,地下党组织左翼作家准备撤离到内地,骆宾基也准备跟随茅盾等人一起撤退。撤退前,得知朋友萧红病重,他便去探望。不料萧红的亲属却“不辞而别”留下萧红一个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骆宾基,完全是出于一种耿直的朋友之谊,承担起了在炮火中照顾孤独病重的萧红的义务,陪伴了她在世的最后44天。1946年,为纪念萧红,骆宾基发表了著名的《萧红小传》等作品,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文章发表后几十年间,所有当事人都没有公开表示过异议。

  张书泰说,近年来,有个别电影作品和网络文章,为了迎合市场,不研究萧红的文学作品,而是拿萧红的情史大做文章,用庸俗的噱头博人眼球。更有人利用所有相关当事人均已故去,肆意编造低俗桥段,使外界误以为萧军、端木蕻良,以及骆宾基因爱同一个女人而生恨成仇,让家属非常气愤。

  张书泰说,相关电影在公开放映前期,没有一个事先和家属沟通过,连核实基本信息都没有。他说,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适度创作”,但纪实作品的创作要基于事实,不能道听途说:“现在有一些作品,不在内容上打磨,靠庸俗噱头赚取眼球,这不仅是对老一辈文学家的不尊重,也是让社会悲哀的事情”。

【编辑:李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