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文化如何借“一带一路”走出去?

2017年07月06日 1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文化如何借“一带一路”走出去?
    7月5日,由腾云智库和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出海”下午茶活动在北京举行。 夏宾 摄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 (夏宾)“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走出去的不仅有企业、技术、资本,还有文化。

  近日,由腾云智库和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出海”下午茶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创业者展开了一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文化“出海”的机遇与挑战的讨论。

  “一带一路”带来“出海”机遇

  现场清华大学的一位专家点评认为,“带”可以引申几个含义,从文化产业来看,通过好的产品能把产业带出去;通过内容把文化带出去,把IP带出去,软文化与硬产业结合走出去。在这过程中,对产品的认识是第一步,然后是对产品内容,以及产品背后价值观的认同。

  此前,中国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现场专家看来,文化产品“出海”既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预示了这一倡议未来的广阔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带来的在沿线国家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将为中国文化产品的“出海”创造了一次历史性的机会,而中国当前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占据的领先优势也为中国文化产品的“出海”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未来如何把这种前景变为现实,需要依靠企业的努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创新。

  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出海”

  专家们认为文化产品的“出海”与文化“出海”是相关联的事,但并不完全等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认为,文化“出海”有直接的意识形态输出,也有通过文化产品实现的文化输出。“我认为通过产品实现的文化输出会更合理更有持续性。”

  国研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斌则表达了他对文化输出的另一种理解。他指出,现在卖得好的很多IP是美国用全球的文化元素做的,比如功夫熊猫用的是中国的文化。

  文化的特性在于,它无法用武力的方式来征服,只能靠“潜移默化”。黄斌认为,中国在互联网+文创领域所形成的独有的创意者经济,带来了更广泛的创意生成、更扁平的创意生产,也带来新的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这可以带来更广泛的文化认同。

  移动互联网领先优势如何发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张晓明对比中美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认为,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异军突起。“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数量最大、追逐新技术最旺盛的消费群体,也诞生了以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企业,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一股力量。这让我想起美国好莱坞在上个世纪前半叶崛起的情形。”

  他指出,在美国文化强势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放松对电信服务商垄断的限制等,使得美国企业在本土做大,进而走向了世界。这些政策推动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IT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文化媒体企业的全球扩张。

  张晓明认为,中国应向美国学习,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通过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创新性的制度管理,使得中国文化产业能够发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所形成的优势走出去,把文化‘出海’的前景变为现实。”(完)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