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导演王潮歌谈《又见敦煌》:要做一个史诗一般的敦煌

2017年09月19日 15: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又见敦煌》导演王潮歌:让观众行走“穿越”千年古丝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演王潮歌谈《又见敦煌》:要做一个史诗一般的敦煌
    图为《又见敦煌》演出剧照,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人物向观众走来。 杨艳敏 摄

  中新网敦煌9月19日电 (记者 崔琳 魏建军)“又见敦煌”演出一周年庆典活动18日在敦煌举行,该剧从去年首演至今,吸引了35万人次观看。由于该剧导演王潮歌的特殊贡献,敦煌市政府当日授予她敦煌市“荣誉市民”称号,这也是敦煌市颁出的001号荣誉市民。

  “记得一年前首映时,许多人是多年研究敦煌学的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对丝绸之路上每一个历史点都特别熟悉。他们评价我的作品是一个史诗写就的敦煌,能够配得上丝绸之路,配得上莫高窟,这让我踏实。”王潮歌直言,这部用史诗写就的敦煌,就是要让观众亲身体验2100年来出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和事。

  “丝绸之路,这一条2100年前的通向罗马通向长安的大道,有那么多的种族、宗教、人群,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它更应该是史诗。”王潮歌说,因此她要做一个史诗一般的敦煌,而不是一个人间的敦煌。

图为《又见敦煌》演出剧照。 杨艳敏 摄
图为《又见敦煌》演出剧照。 杨艳敏 摄

  王潮歌坦言,创作《又见敦煌》时,撷取什么样的故事来演绎浩瀚磅礴的丝路传奇是对她导演能力的巨大考验,她也曾胆怯自己完成不好这个任务。在近两年的创作过程中,她阅读了数百本相关著作,与团队历经过吃饭、睡觉都是奢侈的艰苦岁月,而后选择了颠覆性的“穿越式观演”模式。她笑称:“我已经把生命的一部分留在了敦煌。”

  《又见敦煌》演出以六个线索人物为故事脉络,借五个典型的场景横跨千年,重现敦煌曾经的历史。走进剧场,观众被分成十六组,分别进入不同的“洞窟”,借助罕见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等特技效果,使观众与莫高窟壁画中的历史人物“对话”,感受历史变迁。

  “莫高窟是代表敦煌的,但是它并不是全部的敦煌,敦煌还有在莫高窟之前的隋朝、汉朝。在我的作品里,有索靖,有张骞,也有栗特族女子,他们都是大漠之上,丝绸之路上一个一个行走过来的人。”王潮歌介绍,在第一幕场景中,这些历史人物各自朗诵着:“我从2100年向你走来”;“我从1800年向你走来”,“我从576年向你走来”……,这些历史人物一个个向观众走来,就如同一个大的历史长河,这也是她最为满意的叙述设计。

  走进“莫高窟”,壁画里的人出来说:“你看我的脸都黑了,能让我的美丽重现吗?”王潮歌导演在作品中也借助壁画历史人物呼吁游客珍惜保护文物。

图为导演王潮歌讲述作品《又见敦煌》。 杨艳敏 摄
图为导演王潮歌讲述作品《又见敦煌》。 杨艳敏 摄

  剧中,表现菩萨、飞天形象的时候,她并没有在飞天的舞姿、美丽上下功夫,而是把菩萨、飞天形容为母亲,这样可以永久地照料世间,将慈悲、胸怀与爱娓娓道来。

  “我形容这样的敦煌,这样的飞天,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美,而是感动。”王潮歌这样认为。

  “其实,当你看完我的这个作品,你就会发现我并不是站在一个复原历史的角度上去完成《又见敦煌》,而是带领观众‘穿越入戏’,通过各自的角度,看待不同的历史。”王潮歌举例,比如:先有道士王圆箓受斯坦因等人的诱骗,将莫高窟大量经书、文物“出售”给他们,造成大量珍贵文物被“劫”,再到这些文物到达全世界各地博物馆被完好保存下来,才有今天的敦煌。这百年的是与非,给王圆箓一个机会讲讲自己的心理话,留给观众自己去评判。

  王潮歌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们看到中华民族曾经如此辉煌,如此绚烂。同时,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被子孙后代惦记赞美,让他们知古明今,而后延展未来。

  “也许我换一套衣服,我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了。”兰州财经大学教师杜娟观看完演出表示,这部作品让人们走进了历史,回归了历史。(完)

【编辑:刘湃】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