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山”艺术节启幕:一场持续33年的两省三地艺术节

2018年10月13日 1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三山”艺术节启幕:一场持续33年的两省三地艺术节
    等待上场的演员 周禹龙 摄

  中新网衢州10月13日电(记者 周禹龙)谁也不曾想到,一场由两省三地举办的艺术节,竟会持续33年之久。

  1986年,浙江江山、浙江常山、江西玉山联手打造首届“三山之夏”艺术节。从此,三地轮流做东,年年举办,艺术节成为两省人民分享喜悦的舞台。

  12日晚,第33届“三山”艺术节如期举行。玉山表演的歌伴舞《砚如画》与赣剧歌舞《花满园》,令现场掌声如雷。

歌伴舞《砚如画》 周禹龙 摄
歌伴舞《砚如画》 周禹龙 摄

  信河赣剧团团长杨善东解释,砚台是玉山一大文化特色,近年来,不少玉山人依靠砚台发家致富,我们想通过《砚如画》与大家一起分享富裕。而赣剧是江西的标志,创新表演《花满园》,是因为我们想把最好的东西带到浙江。

  玉山演员非常重视艺术节,从年初就在筹划节目,其中有个演员亲人去世,也还在继续排练。

  不过,越来越被重视的艺术节也曾受到过冷落,几乎中断。在常山县文化馆馆长罗文富印象中,当年因经济条件艰苦,不少人提议取消艺术节,但因舍不得,最后不了了之。

  罗文富说,“那时哪有LED灯光、大屏幕,几盏一千瓦的灯,一块‘空地’就是我们最好的舞台。而且当时文化手段少,哪像现在,一年到头,都有优秀的文化节目。”

一场持续33年的两省三地艺术节 周禹龙 摄
一场持续33年的两省三地艺术节 周禹龙 摄

  依托新技术,东道主江山编排了舞蹈,《水墨三山》。相关负责人殷丽燕告诉记者,当时她并不知道“三山”有什么含义,直到听完老前辈解释后,她激动不已,便与大家共同创作了这个象征两省友谊的节目。

  “每个县市选送的都是原创节目,融合当地特色产业、特色文化,植根乡土、承载乡情的优秀节目。”江山市文化馆馆长朱锡群说,用江山方言演唱的歌曲《乡音铿锵》《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这些都是从“三山”艺术节走出来的网红歌曲。

  文化在产业发展中挖掘出内涵,在乡风乡俗中发现了灵感,彼此成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使得“三山”艺术节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历久弥新,生机盎然。

  三山”间的文化走亲也从单一的文艺演出发展到摄影、书画、民俗等多种艺术门类的交流。涵盖面也从原来的县与县之间发展到现在的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多层面的自发携手。

  玉山把第22届“三山”艺术节与首届三清山旅游文化节合并举办;江山将该艺术节与毛氏文化旅游节、浙江山水旅游节等一起举办;1996年以来,常山县几乎每届都把“三山”艺术节与胡柚文化节组合举办……

  一路风雨一路歌,从《三山之夏》音乐节协议出发,到第33届“三山”艺术节。记者看到的是,这份33年的坚持,换来了三地群众文化的持续繁荣,增进了三地人民的相亲相爱。山水相连、风土相承、人情相依的江、常、玉三地,通过文化走亲,让彼此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完)

【编辑:郭泽华】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