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丰台发布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11月19日 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北京丰台发布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
    11月18日,尚慧敏、康万生、刘桂欣、杜镇杰等十余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获颁丰台区“戏曲进校园”首批专家顾问聘书。 云凯杰 摄

  北京丰台发布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 培育万名小戏迷

  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杜燕)18日,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公布《丰台区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在2019年实现全区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到2021年争创一个戏曲类金帆艺术团、推出十门精品课程、建成三十所戏曲特色校、打造一百个戏曲社团、打造千名专兼职师资保障队伍、培育万名小戏迷小票友、覆盖十万中小学生、辐射数万社区群众。

  2021年培育万名小戏迷小票友

  今天,“丰台区教委——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戏曲进校园首场演出暨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活动”在京举办。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8年,丰台区就发出“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号召,通过参与北京市教委京剧进课堂项目、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自主合作、幼儿园与专业院团合作、引进戏曲专业人才等方式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的戏曲教育活动,积累了一定经验。

  负责人表示,此次颁布的三年行动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营造戏曲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扩大戏曲教育“丰台样本”的影响力。

  根据行动计划安排,2018年底,丰台区将完善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2019年,实现全区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1年,实现“个十百千万”教育目标,即争创一个戏曲类金帆艺术团、推出十门精品课程、建成三十所戏曲特色校、打造一百个戏曲社团、打造千名专兼职师资保障队伍、培育万名小戏迷小票友、覆盖十万中小学生、辐射数万社区群众。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与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京剧名段《捧印》。 云凯杰 摄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与丰台区群英幼儿园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京剧名段《捧印》。 云凯杰 摄

  戏曲通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

  根据行动计划,丰台区将实施戏曲进课堂计划,将戏曲通识教育纳入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根据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培育学生戏曲素养和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将创新普及教育形式,通过课堂教学、名家(名师)讲堂、宣传素材介绍、剧目导赏、观看专业表演、体验互动等方式,增强对戏曲及传统文化认知。开展送戏进校园活动,每年不低于50场。

  丰台区还将着力开发小学阶段戏曲教材,在中学试点开设京剧选修课,编写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建立戏曲教育资源库,编写优秀戏曲剧目教材,录制名家名段赏析、名家教唱名段,开发京剧校本课程。

  与此同时,丰台区将建立专家名师专业人才资源库。通过申报、评审、评估,重点扶持30所戏曲教育特色学校,扶持一百个中小学优秀戏曲社团,培养5至8个区级优秀社团,组建区级国粹艺术团和学生戏曲乐队,争创戏曲类金帆艺术团。

  中小学幼儿园逐步开设多剧种课程

  根据行动计划,丰台区将在普及京剧基础上,在中小学幼儿园逐步扩大试点,开设昆曲、评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多剧种课程;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发起大运河文化带青少年戏曲教育联盟,与沿线8省市建立戏曲教育协同联动发展机制,搭建两地文化教育部门之间、学校之间的共研共享共演、研学互访交流平台。

  丰台区还将加强校园国粹景观建设,将戏曲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入校园文化。每年选取5至8所学校重点建设,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学习长廊、学习园地、京剧教室、形体教室、戏曲文化墙、视听阅览区等立体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据悉,丰台区将戏曲教育纳入学年计划重点任务,统筹安排市区两级财政专项经费,设立戏曲进校园发展市级专项经费,统筹学生课外活动经费,用于教材与校本课程研发、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及专业教室建设、购置戏曲教学必备服装道具、组织戏曲观摩和实践体验活动等。

  十余京剧表演艺术家获颁专家顾问聘书

  今天,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等为尚慧敏、康万生、刘桂欣、杜镇杰等十余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颁发丰台区“戏曲进校园”首批专家顾问聘书。

  台上,刘宇辉与丰台区群英幼儿园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京剧名段《捧印》。他表示,戏曲进校园不仅丰富学生了课外活动,更是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和弘扬。(完)

【编辑:张楷欣】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