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鲁山恢复千年丝绸古法织艺 吸纳贫困户学艺

2018年12月06日 2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河南鲁山恢复千年丝绸古法织艺吸纳贫困户学艺
    一位村民在鲁山“仙女织”车间织绸。 董飞 摄

  中新网鲁山12月6日电(记者 董飞)寒冬时节,河南省鲁山县一车间里几十台传统织机唧唧作响。近两年来,当地为了传承有着千年历史的鲁山丝绸,抢救性恢复了柞蚕丝古法织艺。还吸纳贫困村民参与做工、学习制作工艺,助力脱贫。

  据《鲁山县志》记载,“鲁山绸”始于夏朝,唐朝开始兴盛。民间文化学者、鲁山县作家协会主席叶剑秀翻阅史料发现,在唐朝,“鲁山绸”就被列为贡品,并踏上了大唐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各国。

  叶剑秀研究发现,在民国初年,仅鲁山县四棵树乡就有48家丝行,县城有200余家,织绸机达5000台,外地客商长期坐庄收购。其后战乱频仍、交通受阻,销路不佳、蚕丝锐减,织绸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鲁山为发展丝绸业,建有国营缫丝厂和丝绸厂,设蚕业局专司帮扶蚕农养蚕。时至今日,鲁山县很多农民仍在养柞蚕,但大多粗加工成蚕丝,而丝绸却难得一见。

  据了解,鲁山绸分山丝绸和家丝绸两种。山丝绸是用柞坡上放养的柞蚕的茧抽丝织成,家丝绸是用桑叶在室内养的蚕的茧抽丝加工而成。

  叶剑秀调研发现,鲁山丝绸制作工艺精密而冗杂,耗费时间长,一位手工艺人要花上5至10年才能精通这门手艺,而掌握全套技术需要更长时间。这导致传承后备力量不足。鲁山山丝绸已断产20多年,家丝绸目前全县还仅剩一家在生产。现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聪慧的鲁山人又把目光瞄上了曾经辉煌的蚕茧丝绸,不少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其中,一家名为“仙女织”的蚕业养殖合作社在民间挖掘传统丝绸工艺,抢救性恢复了柞蚕丝古法织艺。吸纳了当地多位柞蚕丝古法织艺技艺传承人。

  记者近日在“仙女织”蚕业养殖合作社生产车间看到,数十台织机唧唧作响,工人们忙碌不堪。鲁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海军介绍,该企业不仅恢复传承了古老的柞蚕丝织艺工艺,还带动了69户贫困村民就业。

  “鲁山柞蚕多在山野间养殖,蚕业养殖合作社扶贫车间亦分布在当地多个乡间,恰好就近吸纳贫困村民参与该产业的加工工作。”李海军还介绍,未来将重点扶持蚕业养殖、蚕丝加工业的发展,采用“公司+农户”帮扶,安排贫困村民就业,加快当地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完)

【编辑:白嘉懿】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