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端出“开胃菜” 逾百文物述说中外饮食文化交流渊源

2019年05月08日 18: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成都5月8日电 (岳依桐)“没想到古代中国就开展了瓷器‘定制’业务,还是咖啡壶这么‘潮’的物件。”驻足在一件清代青花矾红描金瓷咖啡壶前,喜欢逛博物馆观展的成都市民漆云海发出感叹。

  青花矾红描金瓷咖啡壶是4月30日启幕的成都博物馆《食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以下简称《食为天》)的展品之一。300余年前,这种以柳树宝塔山水纹装饰的带盖梯形瓷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到欧洲、美洲。展厅左侧的清乾隆粉彩描金徽章瓷盘、清乾隆青花矾红三清图瓷盐碟等也是当时外销的“热门”商品。

  5月15日,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将拉开大幕。作为本次美食节的头盘“开胃菜”,《食为天》展览通过来自中国10家博物馆的122件(套)古代餐具、炊具文物,为广大民众讲述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故事。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成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万人次,当中不少观众都曾驻足《食为天》展厅。

  展览分为“民以食为天”“五味杂处—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大融合”“活色生香—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味道”“兼收并蓄—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鉴”等部分,在展示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流变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每个历史阶段中外饮食文化的互相交流与影响进行介绍。

  指着展厅中人气颇高的唐代胡人抱角杯,策展人蒋宛羚向记者介绍,唐代盛行“胡风胡食”,这支色彩鲜艳的杯子正是当时西域文化流入中原后的产物。与之类似的还有受萨珊王朝(波斯)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双鱼纹海棠花形鎏金银盏等。她说,中国茶叶、瓷器在唐宋时期就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向外传播,而胡椒、菠菜等外来调味品和作物也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看了展览我才知道葡萄是从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传进来的,以前我从没想过食物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湖南游客袁田静看完展览后说,“从商代的陶三足炊器到唐代的绶带纹银盘,我仿佛通过这些器具看到了古人的餐桌,也初步了解了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系主任李钊表示,餐具、炊具乃至食物本身都是饮食文化的载体,从古代的贸易往来到如今中餐“走出去”,西餐“走进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史。

  这种以“食”为基础的文化交流随处可寻。成都市民张王勇表示,自己小时候吃西餐还是件稀罕事,但现在几乎每个商场都能看到泰国、印度、意大利餐厅等。“到这些餐厅就餐,还能顺便学习不同国家的餐桌文化,很有意思。”

  近年来,中餐在海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海外中餐厅超过60万家,全聚德、眉州东坡等率先走向国际市场,而庆丰包子、兰州拉面、海底捞火锅等正逐步打开海外市场。

  “民以食为天。”李钊说,人们“食”已经不仅是为了温饱,而更多是将“食”作为接触、了解各国文化的媒介,这也从侧面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完)

【编辑:邢天然】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