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老人自费办基地传承彩调 圈粉“00后”“10后”

2019年08月25日 1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柳州8月25日电 题:广西老人自费办基地传承彩调 圈粉“00后”“10后”

  作者 朱柳融

  70岁的周锡生,正努力抢救处在濒危边缘的广西地方剧种之一彩调。

  正值暑期,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靖西村的一间民房里,9岁的韦寅洁嘴里唱着“打开东啊门,送呀子送花来呀啰吔……”手则不停地翻转功夫扇;8岁的黄嘉善迈着小碎步迎来。

  “他们表演的是彩调经典剧目《王三打鸟》片段‘四门摘花’,这段戏让他们今年7月摘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银奖。”周锡生笑着介绍,这段戏师徒三人练习一年多,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他都手把手地教。

  彩调是广西地方传统戏剧之一,在广西城乡流传已250多年,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著名演员傅锦华主演的彩调剧《刘三姐》,曾在海内外巡回演出1000多场。

  “彩调分为多个流派,柳城彩调因独具特色,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锡生介绍,因为跟柳城彩调老艺人学过几年彩调,凭借出色的编剧能力,1978年他被选入广西彩调团任编剧。

  随着时代变迁,彩调面临着传承难的窘境,柳城彩调也未能幸免。“老艺人去世,没有新人学,听彩调的人也越来越少,柳城彩调到了濒危的边缘。”谈及此,周锡生声音低沉下来。

  2010年,他在广西文化厅非遗保护中心和广西彩调剧团的支持下,带薪回乡开展柳城彩调的抢救和保护传承工作。当年,周锡生与妻子何秋萍出资成立老还童彩调剧团,并得到村民和演员的资助。

  “当时排练了《刘三姐》片段‘骂媒’等很多经典剧目,到多个乡村巡演得到老百姓的喜爱。”周锡生忆道,“也有人不喜欢,排练时朝我们扔石头”,剧团只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没有固定排练场地的剧团,就像没有根的浮萍。”周锡生与何秋萍拿出养老积蓄近14万元人民币,在何秋萍祖屋宅基地上新建排练场地,购置乐器、服装、布景等演出设备。

  经过摸索,周锡生意识到传承彩调还得从娃娃抓起,2013年起创办广西首家公益性少儿彩调培训班,免费招收儿童彩调学徒。

  周锡生介绍,彩调基本功包含“唱、念、做、舞”和“手、眼、身、发、步”,难度不小。“我从唱腔、音调、唱词、剧本等方面,为孩子们‘度身定做’,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今,该剧团已累计招进60多个学徒,都是“00后”“10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上初中后只能中断学习。“彩调演员需要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理解剧本、创作剧本。”周锡生表示,学了几年,彩调的种子已落在孩子身上,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该剧团的儿童彩调演员,不仅到各乡村进行专场演出,还登上广西彩调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中秋联欢晚会等舞台。

  4岁进团的黄嘉善已经学了五六部戏。“第一天来剧团看到哥哥姐姐排练,我就不想走了。”黄嘉善笑着说,她很喜欢彩调,想一直学下去。

  2017年,老还童彩调剧团被广西文化厅命名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柳城彩调)传承基地。已被评为柳州市非遗项目(柳城彩调)代表性传承人的周锡生,今年4月起走进校园,教授更多学生柳城彩调。(完)

【编辑:姜雨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