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让“国耻”成为别人盘剥的筹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别让“国耻”成为别人盘剥的筹码
2009年02月25日 09:31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漫天要价,甚至是拿民族利益做文章,我们不能再做冤大头,伸长了脖给人宰。而是要回过头来好好想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幽灵与狭隘情感,使那些流失文物变成了别人对我们再次进行无耻打劫的工具呢?

  百年历史烟云,笼罩在圆明园之上的,却始终那么凝重。比如,现在法国巴黎的那家法院做出一个与圆明园有关的判决,就令无数中国人为之愤怒。

  北京时间2月24日凌晨,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提交的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的要求,被巴黎一家法院驳回了。这意味着,兔首和鼠首将被如期拍卖。对此,中国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力争让这次拍卖流拍。(2月24日《新华社》)

  这场追索无疑是一次格外艰难的苦旅。甚至,文物现在的持有者法国人贝尔热此前竟然提出“让达赖回西藏”这样荒唐与无耻的条件,以民族利益进行勒索敲诈。尽管现在中国律师团还在坚称“诉讼的意义比结果更重要”、“继续力争让这次拍卖流拍”,但是,种种情形表明,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追索,很难一下子就迎来令人欣慰的转身。

  一段时间以来,在异邦的圆明园流失文物,成为一次次挑动中国人神经的工具。特别是近日,围绕流失文物的拍卖,爱国与国耻这样的词语,弥漫于我们的耳边。白岩松说,“你的愤怒是别人的利益,要小心我们的爱国和我们的愤怒,别演变成了别人的利益。”即将被拍卖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在100多年之后,不应再次成为“打劫”我们的工具。那种把不顾一切收回圆明园文物等同于维护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做法,其实很容易陷于某种偏执与错位。

  为了追回这些铜像,中国人已经付出了许多代价,现在,兔首和鼠首的拍卖估价总额竟然高达两亿人民币。“这样做无异于打劫”,许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专家这样评价。面对如此的漫天要价,甚至是拿民族利益做文章,我们不能再做冤大头,伸长了脖给人宰。而是要回过头来好好想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幽灵与狭隘情感,使那些流失文物变成了别人对我们再次进行无耻打劫的工具呢?

  诚然,圆明园流失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充溢的历史经验与价值警示,如同一根坚韧的细线,将无数中国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传统文化的情绪与国耻意识的情结,在层层利益纠葛面前,在充斥着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面前,却不应陷于现实的迷失中。

  “历史从不描述凝重的往事,相反它总是处理运动中的事物”,李凯尔特曾经这样说。这是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现代文明的理性,应该催发我们不要被别人拿着民族情感做文章,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否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又造成现实利益的捆绑。

  其实,一时拿不回来的那些流失文物,就让它先放在国外吧,这并不意味它所凝集的情感与文化细线就会被割断。留在国外,让中国人多一份屈辱的念想。这念想,也是可以成为爱国教育的。更何况,现实世界从来都不是简单依靠情感维系的。过度局限于虚妄与矫饰的情感之中,不能以理性面对客观命题,很容易成为对公众情感的强加以及对公民理性精神的剥夺,自然也可能伤及更大的公共利益。

  现在,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佳士得公司,已经吊足全球买家的胃口———还有什么比拿国家情感与民族利益来做商业包装更具轰动效应呢?越是如此,对于流落异邦的圆明园文物,我们更应该奉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现代文明的方式,有理有据有节体体面面拿来。也只有那样,中国才能以一个与百年前懦弱截然不同的国家形象,真正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单士兵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