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启动大沽口炮台修复保护工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天津启动大沽口炮台修复保护工程
2009年02月28日 2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东沽,是海河入海口,素有海门古塞之称,即津门海防要隘之意。清咸丰八年(1858)以海疆多警,增设海口六营,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5字为名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史称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1900年,提督罗荣光率守军和义和团并肩在大沽炮台抗击八国联军,最终壮烈殉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沽口炮台被拆除。现在大沽炮台仅存南岸三座炮台,以"威"、"镇"、"海"三字命名。 中新社发 刘兆明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天津2月28日电(记者 田齐)饱经沧桑的天津大沽口炮台大规模修复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该工程包括对“威”、“镇”、“海”三座古炮台进行本体保护和新建大沽口炮台博物馆。

  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六十公里的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古塞”,京津门户。炮台始建于明代后期,经清代不断修葺加强,至清中叶,共建大型炮台六座,小型炮台二十五座,置大小炮六十四尊。其中的五个大型炮台分别以“威”、“镇”、“海”、“门”、“高”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于大海门户的高处。

  一八四0年至一九00年的整整六十年间,大沽口炮台曾四次遭外国列强入侵。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几乎都与大沽口炮台相关。与此同时,英勇的大沽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血肉之躯同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血染疆场。一九0一年,根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

  记者今天从有关方面获悉,大沽口炮台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工程总投资六千余万元人民币。按照施工要求,考古队将率先进驻,采用现代遥感、地球物理勘探、传统考古等技术对炮台遗址地下两至三米区域进行全面立体勘察挖掘,希望发现有价值的文物遗存。有关部门将根据勘察结果,对“威”、“镇”、“海”三座现存较为完整的炮台遗址进行本体保护,并将在遗址附近新建大沽口炮台博物馆。全部修复保护工程计划年底完成。(完)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