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苏州文化遗产汇展举行 让"非遗"活在民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首届苏州文化遗产汇展举行 让"非遗"活在民间
2009年06月13日 2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苏州六月十三日电(记者 周建琳)今天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在苏州文庙广场,首届苏州市文化遗产汇展在正这里举行。汇展囊括了苏州传统工艺技艺、“老字号”传统技艺、传统戏曲、民间音乐、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的展演、展示和展销等活动。

  从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到余音绕梁的昆曲古琴,再到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甚至传统医药、民间小吃……从物质的到非物质的,从使用的到食用的,没有一个不精致,没有一个不风雅。这就是苏州的遗产,他们来自遥远的年代但却存在于苏州人日常生活的肌理中,鲜活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里。

  让“非遗”活在民间。苏州市近年来形成了中国昆剧艺术节、苏州评弹艺术节、中国古琴艺术节、江南丝竹节等一系列品牌民间文化活动,每年都吸引无数市民参加。无论是在“文化遗产日”之内还是之外,一年四季连绵不断的文化活动让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走出“政府喊、专家干、百姓看”的局面。

  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苏州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但居第二。苏州,拥有一百多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世界级的就有三项、十一个。如果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建筑也看作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的遗产更加难以记数。

  近年来,为了使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苏州先后建成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让“非遗”活在民间。苏州的昆曲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二00四年四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湾首演一炮而红,让起源于苏州的“百戏之祖”昆曲获得了新生。自此,苏州的昆曲演出从每年的不足一百场发展为现在的每年逾两千场,实现海内外展演达一百五十余场次,直接进场观众超过二十万人。

  昆曲的复苏给了苏州文化遗产保护一个全新的思路:遗产不仅要“留下来”,更要“走出去”,要和世界共享苏州文化。如今,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也逐渐走向世界,他们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建造了苏州园林,将富有苏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带到了世界各地。(完)

【编辑:庄百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