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过度产业化是世界文化遗产“致命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称过度产业化是世界文化遗产“致命伤”
2009年06月18日 09:40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丽江围城查验古城维护费

  专家称过度产业化才是世界文化遗产致命伤

  保护丽江文化遗产,不能总在“钱”上打转转,当政者首先要改变思路,要把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它当作一个幌子,将文化遗产从属于商业开发。对文化遗产首先要尊重,而不能将她当作随意打扮、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婢女

  最近,云南省丽江市政府高调宣布:我们准备“围城”了———封堵大研古城六大入口,查验游客是否缴纳了古城维护费。据估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过去8年至少流失古城维护数千万元。但此番“围城”还是引来强烈争议。有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无奈之举、也是权宜之计,造成丽江古城文化遗产频频告急的致命伤是多年来的过度商业化、产业化。

  丽江围城收缴维护费

  6月8日,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对外宣布,将于6月底、7月初在丽江大研古城6个主要入口开展古城维护费的征收和查验,将运用科技手段防止丽江古城维护费的重复使用,解决“偷逃”难题。

  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徐嘉泽说,“围城”拦堵流失的古维费并不是收取门票,而是无奈之举。“团队、散客偷逃古维费成了困扰我们多年的老问题,随着维护成本的逐年上升,古城实在不堪重负!查验的目的之一是缓解经费压力、杜绝偷逃行为,但最重要的是唤醒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丽江古维费2001年开始征收,2007年7月1日前的收费标准为每人次最高40元,此后调整为每人次80元;迄今古维费征收约7.5亿元,有力呵护了丽江古城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横向比较,与丽江同时获批世界文化遗产的山西平遥古城早在1996年申遗之前就开始收门票了,票价达120元。

  但偷逃古维费一直困扰着丽江古城。徐嘉泽介绍,古维费通常通过旅行团队、景区景点、社区居委会、星级酒店和宾馆等代收,同时采取征稽队流动查验和补征。出于利益考虑,代收点通常会故意免掉游客的古维费,同时丽江古城没有城墙,通往城外的街巷四通八达,古维费很难做到“人人必交”;关键在于,大多数游客还没有形成主动缴纳古维费的意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当淡漠。

  来自旅游业内的估算是,8年来偷逃的古维费高达数千万元。

  古城维护费不如干脆废除

  丽江“围城”一经公布之后引来诸多争论,很多人认为当年征收古维费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何不尽早废除?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旅游吸引地,如果收费,它就像景点了,这会不会反而影响它的人文品质?再说,丽江向来以开放的态度、博大的胸怀接纳八方游客,何必在乎这点费用?”昆明游客董建斌说。

  不少人予以支持,认为既然偷逃行为难以杜绝,不如彻底“放开”;再说,8年来收取的费用难道还不足以维持古城的保护与运转?

  “古维费看似很多,其实入不敷出。”古城管理局局长和仕勇介绍,尽管8年来古维费收入7.5亿元左右,但支出达到13亿多元,目前还欠银行贷款6.4亿元,每月利息近480万元。古维费的40%必须用于还款准备金,另有30%至50%必须划拨给古城区政府,还有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维护及行政运转等费用,另有一块是专门用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专项保护基金。总体看来,古维费根本“不够吃”。

  “关键问题在于,世界遗产究竟要不要以收费进行保护?我的回答是必须要。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向游客收费是最有效的办法。”和仕勇介绍,目前古维费的最直接用途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环境的整治,下一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迫切。眼下,古城管理局开展东巴造纸等技艺的传承就是积极的探索,但每走一步都需要钱。

  世界文化遗产不能过度产业化

  对于丽江的“无奈之举”,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予以支持,认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都面临类似困境,采取高额门票制以获得保护经费几乎是通行惯例,如南欧的古城堡、巴黎卢浮宫等都是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虽然人类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但共享也有前提,毕竟你在消费文化啊,是消费就该付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精品中的精品,它的青石板,你踩一次就损害一次,你消费了它,怎么能不付钱?国内的平遥、周庄、同里、乌镇都在收门票,而且都比丽江古维费要高。丽江不是该不该收费,而是该收多少,怎么收。”

  “我一直建议当地不应再追求旅游人次,必须做精品,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游客总量,让当地纳西族居民回到古城而不是迁出,保留传统文化的根,让丽江回归上世纪80年代的宁静祥和,这才是休闲之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本质。古维费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现在的丽江古城太喧嚣太浮躁,比如酒吧街就很失败,要泡吧可以去香港的兰桂坊啊,干嘛来丽江?”

  但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产业化,过度的商业开发是许多文化遗产的致命伤。

  还有一些专家更直言不讳:一些地方政府将世界文化遗产当作摇钱树,将它当做旅游开发的商业品牌,过度包装,大肆炒作。在文化遗产的所在地及周边,建宾馆,建商店,盖高楼,大拆大建,使其变得面目全非;过度的商业气息,纷至沓来的投资项目,使当地政府及群众眼里只有经济效益,铜臭味盖过了古朴的文化气息。

  拿丽江来说,在旅游上它是成功的范例,一年到头,游客不断,淡季不淡,旺季更是游客如云、摩肩接踵,成为云南省最吸引人的旅游城市;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它是失败的,早几年就传出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的坏消息。丽江古城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也是滇西一个商业重镇,但它的最大特色是商业与居民生活打成一片,商业利润又转化为精神财富,这体现在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上,如精致小巧的民居建筑,小桥流水人家的街市布局,高雅浪漫的生活趣味———过去富裕而闲暇的丽江人不是追逐声色犬马,而是沉浸在琴棋书画、吟诗作赋、种花养草的乐趣中,这在俄国人顾彼德所著的《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有过细致的描写。而如今的丽江,商业店铺铺天盖地,酒吧饭馆鳞次栉比,经营者大多不是本地的纳西人、藏人,而是来自全国各地,商品也不是本地的金器银器等特色土产,而是以外来的大路货当家。有人形容:丽江已成为云南最大的“商业超市”。潮来潮去的人流,行色匆匆的脚步,使丽江人再没有闲暇沉思凝想,丽江城也失去了丰神远韵,古城的形还在,而丽江之魂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专家们还指出,要保护丽江文化遗产,不能总在“钱”上打转转,当政者首先要改变思路,要把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它当作一个幌子,将文化遗产从属于商业开发。对文化遗产首先要尊重,而不能将她当作随意打扮、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婢女。要综合运用一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提高所有居民及游客的文化保护意识,使丽江古城形神兼备、商儒共存、古风常在、传之久远。

  本报记者 储皖中

  本报昆明6月17日电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