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两岸直航:因甲午战争而终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0年前的两岸直航:因甲午战争而终止
2009年08月19日 15: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听过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总有一种温暖朦胧的情调。“一府,二鹿,三艋岬”,是台湾一句古老的谚语,“府”指台南府,“鹿”指鹿港,“艋岬”则是今天的台北万华。台南、鹿港和艋岬,是昔日台湾的三大重镇。

  鹿港位于台湾省的彰化县,原名鹿仔港。传说,鹿港的名称有三个由来:一是鹿港为台湾昔日的稻米集散地,布满谷仓,而方形的仓廪叫“鹿”;二是,这里原是猎鹿和贩卖鹿皮的地方;三是,鹿港的地形酷似一只美丽的鹿,因而得名。

  清光绪年间,大陆文士黄逢昶写了一本《台湾杂记》。其中有一首《鹿仔港打鹿诗》:“打得鹿来归去好,歌喧绝顶月当头”,描绘了当年在这里捕鹿荡舟、歌唱欢笑的美好生活。

  200多年前,在那帆影纵横、怒海争锋的时代,鹿港曾经是大陆与台湾直航的著名海港。两岸商队无数次通过鹿港、蚶江之间的古航道,冲涛破浪,抵达彼岸。

  明末清初,福建泉州一带的大陆先民渡海拓荒,顺潮而下,先后在鹿港泊舟登岸。鹿港溪冲积的这片平原,成为先民们开拓梦想的港湾。到清代乾隆年间,鹿港终于崛起为台湾第二大城市,实现了历史上的两岸直航。

  作为福建通航台湾的天然良港,这里沉积了太多的记忆。夕阳西下,走进鹿港小镇,那蜿蜒曲折的金盛巷,红砖红瓦的古宅瓮墙,香烟缭绕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龙山寺……诉说着当年两岸直航的峥嵘与辉煌。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福州将军奏请开设鹿港为港口,同时在海峡对岸的泉州蚶江,设立海防官署,统辖两岸贸易。从此,大陆和台湾最早的两岸直航,扬起了洁白如雪的风帆。这种历史上的两岸直航史称“蚶鹿对渡”。

  隔海相望的泉州蚶江古码头遗址,至今留有“纪念蚶江鹿港对渡碑”,记载着昔日盛况。近日,福建省的文史工作者,在石狮市蚶江镇,找到了清朝蚶江海关遗址。闽台两岸直航的“蚶鹿对渡”,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在人们面前。史学家将清代的“蚶鹿对渡”时期,称为台湾文化的“鹿港期”。

  两岸直航使鹿港成为盛极一时的商埠,商船云集,繁华鼎盛。飞檐斗拱流光溢彩,海湾港口灯火辉煌,繁丽得每天都像过节。孩子们在红火热闹的商街“不见天”玩耍,累了饿了,就用绳子绑着铜钱,到下面的街上换花花绿绿的糕饼吃。在台湾的历史记忆中,鹿港是神秘而亲切的,充满乡音,充满传奇。

  海峡对岸也在铭记这段历史。今天,在大陆“闽台缘博物馆”展厅中,有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钟。据考证,这口钟铸造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上面镌刻着46家台湾鹿港商号名称。两岸直航鼎盛时,这座古钟由鹿港的郊商们铸造,赠送给泉州古刹开元寺。如今,繁华商港和沧海惊涛,都已走入历史;这口古钟,却激荡起两岸同胞对历史上海峡直航的追忆。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持续了110年的“蚶鹿对渡”两岸直航,被迫终止。时光流逝,鹿港逐渐衰落了。但中华文明,依然在这里绚烂着,仿佛一部袖珍的文明史,色彩浓丽,风韵天然。 阎延文

【编辑:张中江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