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文物中秋前首聚 1/3南下文物内地未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两岸故宫文物中秋前首聚 1/3南下文物内地未展
2009年09月23日 08:50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孙戉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两岸故宫文物中秋前台北“团聚”

  37件故宫“雍正藏品”装箱待发

  1933年2月5日夜,北平全城戒严,13491箱瑰宝被装进木箱子,从神武门广场“安静”出发,一路南迁过程中,稻草是它们的“减震”装置。昨日,37件故宫博物院文物被装进现代化的集装箱内,准备“高调”赴台探亲,高科技的恒温恒湿手段将24小时“护航”。

  10月2日,中秋节的前一天,这批文物将在台北故宫开箱,与这里的文物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团聚”。10月7日至明年1月,两岸故宫246件文物将组成《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亮相。

  ●泥塑雍正像南行“助阵”

  此次甄选37件文物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台北故宫的要求,为“补足”展览而定。“这批文物与台北故宫文物形成互补,当初文物南迁带走了大量‘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比如现藏台北故宫的郎世宁《百骏图》等,而大量宫廷文物却被留在宫中,此次北京故宫借出的文物都是雍正时期代表物,如帝王画像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透露,借展文物中约三分之一的文物都是尚未在国内公开展出过的。

  虽然展品数量不多,但每件都堪称“声名显赫”。比如葡萄面桦皮弓、银刻花嵌松石马鞍、月白缎绣金龙铜钉棉甲等都有史书确切记载,是雍正帝御用之品;高32厘米的泥塑雍正像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件;西洋装扮的雍正帝刺虎画像更是栩栩如生。

  ●美人图台北寻“家珍”

  70 余年后的再聚首,两岸故宫文物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借展的一件《清人画美人图鉴古》中,画面上一位身材婀娜的汉服女子背后多宝格内摆放了一件汝窑瓷器。“经专家鉴定,这件充当背景的瓷器现在藏于台北故宫。”李季介绍,这幅画作是当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内使用过的一组屏风画面。

  赴台文物中还有哪些可以找到“双胞胎”?李季解释,此次展览主要是为了展现一代帝王雍正的史实,所以没有过多考虑成对文物的搭配,37件文物中半数是反映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画像,此外还有其使用过的兵器等。

  ●雍正朱批“细谈”年羹尧

  37件文物“出宫”上了约3560万美元的“意外险”。明年1月中旬,这批文物将在展览结束后“起驾回宫”。至于台北故宫的文物何时能够回趟“娘家”,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均表示期许。

  另外,为了配合此次展览,台北故宫也拿出不少“压箱宝”。如一系列雍正朱批将揭开历史面纱,一窥年羹尧、隆科多等人的历史纠葛。(刘冕)

  相关链接

  文物直航2小时抵台

  为了确保37件文物安全抵台,两岸故宫将派出专业人员全程护送,不仅保证全程恒温恒湿防虫防火的“住宿”条件,而且将直航2小时抵达台北。

  “ 由于历史原因,当年文物南迁时使用的木箱,几乎谈不上恒温恒湿,在文物与箱子的空间内铺满稻草充当减震系统。”故宫有关专家介绍,而此次文物之旅显然高级得多,在复合板集装箱内壁有一层阻燃材料,箱子里铺垫了大量的海绵、泡沫塑料等减震物,每件文物还有“量身定做”的囊匣,恒湿化学药品和防虫药品小心地存放在文物旁。

  据了解,除了机舱内的2小时外,这批文物运输将全程采用空调集装车,保证温湿度恒定。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