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热:唤醒物质追求中一度忽略的东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红色旅游"热:唤醒物质追求中一度忽略的东西?
2009年09月23日 14:13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西柏坡:接受你们的检阅。
韶山冲:理想出发的地方。
瑞金:红色故都。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红色旅游:踏着前辈足迹找回自己

  寻根之旅 触摸信念

  “我弯着腰,钻进屋子,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时隔两个月,嵇媛谈起她走进贵州息烽集中营时的感受,激动处仍声音发颤,“围墙外面,是青山绿水,满目苍翠,想不到牢房里如此矮小阴暗逼仄。12平米的房间关押着二、三十人,睡觉都得站着;墙角一个桶,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嵇媛是南京栖霞医院的一名年轻新党员。今年,医院组织全院职工分批去了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回来后,年轻人们在一起交谈,不约而同地就进入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说实话,虽然以前听过、读过不少革命先辈的事迹,可我从来没从内心里感到他们了不起,似乎都是那种时代背景下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这次贵州之行,感触太深了,我真的看到了信念!摸到了信念!我一路看一路都在问自己:你能做到吗?”

  “你能做到吗?”这是红色旅游归来,很多人内心回荡的声音。亲身实践激发出真实的情感,大家毫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震撼和感动。

  26岁的马晓磊党龄7年了,他说当年的入党动机就是要证明自己的优秀。站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小马在一张照片前站了很久。照片上一群扭着秧歌的革命人在开怀欢笑:“那是一种因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产生的乐观和骄傲,是无我的境界,所以能冲破被围剿的阴影,能超越一切的艰苦,他们的笑容震动了我!让我对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敬仰。”

  “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我觉得他们的感受很真诚。”康辉旅行社的导游盛桂莉不是党员,带红色旅游团已经好几年。“我带团去过浙江南湖,江苏沙家浜,江西井冈山、上饶,贵州遵义等等,每个地方,游客都很认真,再搞怪的小年轻也会严肃起来。在南湖、在井冈山,我还经常见他们举行宣誓仪式。他们被讲解员的故事感动,我常常会被他们感动。”

  盛佳莉告诉记者,她也说不清红色旅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的,但这几年热度在持续攀升,特别是逢到清明、五四、七一、八一这些特殊的日子,红色旅游线总是旅行社的主打内容。起初都是些单位组织的团,现在自发的组团也很多,不少做家长的很乐意带孩子利用暑假,重走红军路,重吃红军饭。“红色旅游的路线已经越走越深、越走越远了,而且,最不用担心游客抱怨条件不好。”小盛呵呵一笑。

  伴随着红色旅游的脚步,一种共同的感动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是,他们尊重事实、敬佩英雄、相信真理。从上海到延安、从遵义到北京、从井冈山到西柏坡,祖国的东西南北,每一个角落都撰写着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征程。在中国这个讲究传统与继承的国家,这些遍布各地的红色遗址就是新中国留存的根,告诉后人,新中国从哪里来?实地去走一走,这是一堂教科书和纪录片所无法讲述的近代历史课、革命传统课,然后重新认识自己,红色旅游产生出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严肃变得抒情 感动即成感悟

  红色旅游是个新名词,可参观革命遗址却是个老传统。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北京开会就去看看西柏坡;出差长沙,顺便去趟韶山冲;到了重庆一定去趟渣滓洞,这些都是刻在国人脑海中的名字。但是,那些故事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

  “五六十年代,这里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几乎全市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要来一回。”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宣传接待处冯健处长对记者说,“多少年了,提到雨花台就是‘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说到烈士就必定‘抛头颅洒热血’,老师说得慷慨激昂,孩子听得却无动于衷。”

  不过现在不同了。走进雨花台纪念馆,烈士的介绍再也不会避讳他的“地主出身”;除了革命事迹,也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骨肉分离;革命者不再“高大全”,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可亲可感。“现在的年轻人,崇尚真实,相信自己的判断,拒绝虚伪和说教,再用以前那种绝对化的教育方式,我们就失去现在的孩子了。”冯健感叹道。

  现在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抒情的、柔软的、温暖的。外地游客愿意来,上海的市西中学、光明中学每年十辆大巴,学生们在这里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本地人也愿意来,中学生在纪念碑下完成成人大礼,大学生从这里获取线索利用假期寻访烈士家属,七八十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长期开展活动,周边的爷爷奶奶们带着孙子在这里放风筝逮蚂蚱,有意无意地说着那些雕塑和花环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雨花台一年的游客在200万人次,现在是600万以上。免费开放后,每逢双休,赶得上过去黄金周的游客。”

  “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人们又开始思考生存的价值,信念、理想、精神,这些曾经在物质追求中一度被忽略的东西会被更强烈地唤醒。红歌热唱、红剧热播、红色旅游成热潮,都反映了人们的这种需要。润物无声,当人们以放松的身心阅读历史的沉重,在情感的冲击中接受灵魂的洗礼,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教授分析说。

  讲述过去 更期盼未来

  提起红色遗址,人们想到的总是“落后”“偏僻”、“老区”,可事实往往令旅游者大吃一惊。“我们一到延安,就被刚修建的延安火车站震住了,很气派,也很有历史感。真是不了解,老区已经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到处是规划有序、整洁美观的新民居;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喝的是干净水,用的是卫生厕,生活水平相当不错。”马晓磊不住地赞叹着。

  80年代的井冈山孤零零的一家“井冈山宾馆”,周围只有郭公鸟的叫声,井冈山人只能靠种稻子和番薯等农作物维持生计;现在,一到八月,如织的游人呼朋引伴,激情的实景演出炮声隆隆,古村落里一桌桌特色菜十里飘香,山上大大小小宾馆上百家,井冈山摇身变成了一座车水马龙的不夜城。

  改革开放前的韶山冲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民谣说“十户人家九户穷”。现在,韶山村是湖南省第一批小康村之一,韶山村的456户村民大多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产业,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80元,高于湖南省和湘潭市平均水平,很多村民开起了私家车。

  这些天翻地覆的变化都缘于红色旅游的兴起。至2009年上半年,前来韶山参观的游客总计超过6千万人次,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已经突破三百万人次。据预测,2009年一年,旅游就可为当地进账逾5亿元人民币。井冈山自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游客量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即使是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今年,游客仍大幅增长,前六月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预计今年全年游客量将达到430万。延安今年1—7月份,全市接待游客55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3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旅游业占到全市GDP的6%,已成为延安名符其实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据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迪辉透露,今年全国八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739.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1.07亿元。

  革命年代,老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发展时期,受资源、交通的限制,老区仍在默默地牺牲;现在是他们理应获得回报的时候了。“游客带来了有限的物质财富,带走的却是无限的精神财富。”桑教授说。

  红色遗址,因为年轻生命的不断到来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他们要告诉世人的,不只是过去的故事,还有对未来的期待。 (廖 卉)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