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谈"含泪事件":不怕少人支持 天地间有正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余秋雨谈"含泪事件":不怕少人支持 天地间有正义
2009年09月24日 16:15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 中新社发 张彩林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尽管多次有“封笔”的说法出现,但余秋雨近年来出书不断,国庆前夕,余秋雨的最新著作《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由陕西师大出版社推出。据悉,这本书实际上是以余秋雨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为基础,包括回答北大学生的提问,余秋雨还对去年地震后的“含泪事件”以及频频遭到炮轰等问题做了回应。

  三次封笔 又推新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一职,就曾宣布不再进行理论创作;到2001年,余秋雨开始欧洲之旅,又表示以旅游历险为基础的散文随笔《千年一叹》是其最后一部作品;而在2004年推出《借我一生》时,又传出这将是余秋雨封笔之作。虽然多次传出“封笔”,但这几年他的书依然不断推出新版,包括《文化苦旅全书》等等。推出新书,余秋雨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讲过要封笔,是媒体误用,只是说过,“如果中国的盗版得不到遏制的话,作家真的很难再写作了。”

  据记者了解,余秋雨这本新书走的是《百家讲坛》的模式,就是余秋雨先在凤凰卫视主讲节目,然后以此为基础成书。包含了许多余秋雨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新型解读以及他与十余名北大学子的对话,出版社称这是中国文坛首部“散文式”文化通史。余秋雨对这本书也非常重视,在删除节目记录80%之后,又补写了10万字,在本周一出版社已经将书封面印好的时候,又紧急要求修改书名。据称原书书名就叫《问学》,但余秋雨觉得不妥,最后改成了现在的书名。出版社认为,这本书才是《借我一生》之后余秋雨五年来的首部新书。

  我可能失败 但不怕

  这本书更多的是余秋雨和学生的交流,余秋雨本人对其目标定位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中国文化史。但在这本书中,不仅有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答疑解读,也有对一些尖锐问题的回答。

  余秋雨曾用“咬余专业户”来形容几个经常攻击他的人,他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沉积在中国文人心底的整人之恶,在‘文革’中爆发过一次,后来被压抑了,终于在我身上找到了一个倾泄的口道。为此,我深感荣幸”。但他又认为,“攻击名人的道德缺失,是一些真正道德缺失的人借着名人在完成一种自我精神补偿。”

  而对于去年地震之后他的一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文章《含泪劝告请愿受灾群众》,余秋雨解释说,“我知道那些人一定会在网站趁机闹事,诬陷我‘反对请愿’,但我出于良知,不能不发言……我心里非常清楚,我做得一点儿也没有错……他们又在海内外报纸上大规模就此事造谣,后来又伪造了我‘假捐’事件……至此我豁然醒悟,我与他们,不是什么理念分歧,而是本性上的敌对。我在今天能重新发现他们,使自己的人生意义更完全。因此,我会继续与他们周旋下去,绝不放过。我很可能失败,因为很少有人支持我,包括官方,包括全国传媒,但我不怕。天地间总有正义。”

  (记者 蒋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