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老汉自创“仿体字”近万个 皆不超过10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看门老汉自创“仿体字”近万个 皆不超过10画
2009年11月03日 15:22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他的“字”,别人不认识  

    11月2日,济南一家工厂门口的水泥墙上,用粉笔写着一副对联:“千粒石子万粒沙,水泥相伴到万家。”对联一侧的笔迹却让人犯了糊涂,这分明就是“天书”。

  这些字就是赵茂树写上去的,纯属自娱自乐。

  赵茂树呆在厂院的一处简易房内,没事的情况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陪伴他的是厚厚一沓宣纸、被摸得发黑的1987年版汉语词典,还有一副老花镜。

  简易房内,如果不是下午的阳光直射进来,会显得更加阴冷。房内布置简单,两张床,还有窗边的一张旧桌子。

  赵茂树坐在桌旁,时而拿出字典勾画,时而在宣纸上写着不像汉字的东西。

  这张桌上的东西摆放得比较杂乱。一沓A4大小的纸、两张看似字符编码表的纸,还有一本文革前的软皮本,封皮赫然印有“最高指示”。

  字典上的每一个汉字的旁边,都有一个用毛笔写下的大黑字,根本看不出这是什么。赵茂树说,这就是“字”,用来代替旁边的常用字。字典上的近万个汉字,都能一一对应。

  这些“字”是赵茂树的原创,他说研究它们花了自己半辈子的心血。

  一个疯狂的“天才”

  在赵茂树少年时,他的家庭可谓“人丁兴旺”。他兄弟姐妹七人,他行四。

  和许多孩子一样,赵茂树的童年有着渴求知识的本能。小时候,他在现在的历城区遥墙镇上过几年小学,没再继续读初中,而是退学帮家里干活。

  赵茂树的童年正好赶上“大跃进”,他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自己最终没能安心读书。

  之后,他在哥哥的帮助下,还曾经坐火车跑到仲宫上学,但由于哥哥工作调动,很快又退了学。

  “我羡慕有文化的人。”赵茂树说,退学后他曾写信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姐姐,只为要一本字典。没想到,姐姐寄来的却是一本哲学字典。

  “别管什么字典,我先读着。”就这样,识字不多的赵茂树硬生生将这本哲学字典读了下来。直到现在,他还能说出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名字。

  因此有人说,赵茂树是个“天才”。 然而,“天才”接下来做的事情近乎疯狂。在看书过程中,他发现同音字太多,不便阅读。“我何不把这些汉字都改一种写法呢?”

  这些“字”都不超过10画

  对于赵茂树来说,机会来的时候多了些“不期而遇”的味道。改革开放后,他参加了山东师范大学办的自修班学习汉语,看到汉字的声母韵母表时,他产生了一种想法,是否可以自己创造一种简单的符号代表声韵母,用来代替我们通常使用的汉字?从此,他开始了摸索。

  赵茂树称自己创造出的这种字体为“仿体字”。

  赵茂树的本子上,记者看上去分明就是一堆乱码。他却为记者解释着其中的含义:“最上面一排是汉语里的韵母,右面一列是22个声母。每一个声母和韵母都有相应的符号相对应,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就是一个字,有形旁的另外再加上。”

  赵茂树说:“我这些字比咱们用的汉字写起来要简单。”确实,记者当场试着列举了几个字,让老赵来写,发现他写的“字”都不到10画。

  在“字”的世界里曾经抑郁

  在赵茂树的桌子上,一沓宣纸上面全是毛笔写就的四字成语,反面对应着他的“仿体字”。这些“仿体字”除了老赵本人之外,没有人能看得懂。

  一个人造字,只能一个人看懂,这看起来比较孤独。老赵为此笑着承认,他也曾得过“忧郁症”。

  “有一阵子,我感觉实在是弄不下去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赵茂树说,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其实,赵茂树感觉到的孤独不无道理。他曾主动联系过很多和汉字相关的单位,表明自己的想法,给有关部门看过他的“字”,但没有得到过任何认可。

  赵茂树曾给商务印书馆寄过信,商务印书馆给他透露过国家要新编字典,由北京师范大学负责。于是他又给北师大寄信,北师大礼貌性地给他回了信,大意是“这样改汉字不行”。前几年老赵找到山大的一位教授,跟教授谈了自己的想法。教授的大意是说,重新建立一套汉字系统根本不可能。

  “这辈子是推广不了了”

  “我当然希望我的‘字’能推广,但我知道这辈子是不行了。”赵茂树很清楚这些“字”的前途,但似乎又抱有希望,“下辈子能推广就不错了。”

  这些“字”凝聚了赵茂树半辈子的心血。赵茂树很自信地重复着,汉语词典有多少字,他就能造出多少字。拿着“仿体字”的声韵母表格,他计算着,这张表里大约能拼出16万个“字”。

  因为冥思苦想这些“字”,赵茂树不知被老伴埋怨过多少次。“家里人当然不会支持,但是他们也没强烈反对,至少没动过手。”赵茂树说。

  明知这些“字”不会被认可,但赵茂树送走记者后,又返回那间简陋的屋子,一边帮工厂看门,一边研究他手里的“宝贝”。

  在省城工业南路附近,一家工厂的院落显得颇不起眼。63岁的赵茂树是这里的看门人。

  30多年来,赵茂树一直做着一件几近疯狂的事情。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将近万个常用汉字来了个大变样,所有字形全部自创。

    专家观点—

  想法值得肯定推广很不现实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字专家赵小刚听说有关“赵茂树造字”的事情后,首先对赵茂树给予了精神上的肯定。他表示,一个人能三十年如一日研究汉字,饱含着对汉字的热爱。无论是否获得认可,这些“字”都凝聚着创造者本人的心血。

  与此同时,赵小刚教授表示,民间造字这种现象在中国并不罕见,以前也发生过此类事情。中国现行的拼音方案当初是在几十种方案里面挑选出来的,是最能行得通的。“个人造字即便是自己使用着方便,也不可能推广。毕竟连汉语拼音的推广都是相当艰难的。” (记者 董钊 实习生 宁昊然)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