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华国学院能否旧梦重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清华国学院能否旧梦重温?
2009年11月04日 09:34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几年来,国内高校恢复或创建国学院已蔚然成风。在这背景下,清华大学重建国学研究院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何况别家大学搞国学院,都绕不开也不能不提80多年前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如此丰饶的历史遗产,清华不来继承、发扬光大,好像也说不过去。

  老清华国学院有著名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个个都是大师里的大师。这回清华国学院也请来了“四大高手”,分别是陈来(院长)、刘东(副院长)、刘迎胜、姚大力。来清华前,陈来、刘东两位先生任教于北大,刘迎胜、姚大力分别任教于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陈来先生是北大“文革” 后培养的首批哲学博士,其他三位都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拿的博士学位,而且都有南京大学的学历背景。

  这也透露出,清华搞国学院也许另有打算。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的文脉一断数十载。近年来,清华提出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恢复并加强文科,理所当然成为其中的一着棋。只不过,理工强、文科弱一向是清华大学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如何才能扭转现状,重振旗鼓呢?国学院的重建,恰好让清华在赓续传统和迎接今日挑战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所以,与其说清华大学是在恢复80多年前的国学研究院,毋宁说是借此完善学科布局,以实现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关于新老清华国学院之间的传承关系,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11月1日的成立大会上也说得很清楚:“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将秉承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精神,参与新时期以来清华文科的恢复振兴……力求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

  我倒认为,无论是刻意强调新老国学院的传承关系,或者想借此推动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都可能妨碍新国学院的自身发展。

  老清华国学院的存在,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无疑是一场千载难逢的风云际会。彼时最后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尚在,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学成归来(陈寅恪、赵元任),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才可能联袂弹奏一曲学术的绝响。

  从这个角度看,新清华国学院的“自认家门”,虽然可以看做是自我激励,却也像抓了把虱子放头上,不小心就会弄得浑身不自在。搞得有声有色也就罢了;搞不好的话,难免被人骂有辱老国学院的威名。这么看来,老清华国学院既是一种标榜,更是压在新清华国学院头上的一块巨石,使不上劲儿很可能掉下来砸了自己的脚。

  重建国学院和创世界一流大学同样不可混为一谈。近年来,提出创世界一流大学口号的国内高校,大多火急火燎,搞得像“大跃进”。这样一来,大学难免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这就很难保证学术机构能够按照自身逻辑开展工作。无论国学也好其他学科也罢,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环境下,大抵只能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目前清华国学院并不以教学为主,而是以搞项目、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为主,殊不知,这是否就是为了尽快出成果?

  话说回来,若非如此,这个仅存在四年时间的清华国学院恐怕没那么容易恢复。问题是,这固然是清华国学院得以重建的机遇所在,却也可能成为它的命中克星。学术一旦为功利主义所绑架,被赶上拳击大擂台,如果不跌得头破血流,大概也找不到北了。

  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吧。陈来、刘东他们要做的是,暂且忘掉老清华国学院的旧日辉煌,轻装上阵,静下心来为国学的未来埋头苦干。

  魏英杰(杭州 编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