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无惧“计划生育”敏感 推新书邀请郭敬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莫言无惧“计划生育”敏感 推新书邀请郭敬明
2009年12月10日 13:34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到“纽曼华语文学奖”,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生死疲劳》,如草莽英雄般高举着“高密东北乡”的大旗的莫言,近日推出了号称酝酿十余年并三易其稿的新作《蛙》。在昨天的新书发布会上,莫言表示,该书是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而有趣的是,出版社邀请的嘉宾,恰恰是“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80后作家郭敬明,两人的“混搭”更令发布会笑声不断,趣味十足。此外,本周六下午1点,莫言还将在上海书城2楼跟广大读者见面并签名售书。

  “晚辈”郭敬明姗姗来迟

  “莫言+郭敬明”的组合,乍听之下就令人瞠目结舌,加之此前网络上关于《纽约时报》首推的中国作家是莫言还是郭敬明之争早就扯动了媒体敏感的神经,因此,昨天的新书发布会开始前20分钟,发布会所在的“蓝蛙PUB”就已座无虚席,30多家沪上媒体大有摆开阵仗准备一场鏖战的意思。

  下午两点钟,主角莫言于准时入场,颈上的红围巾格外醒目,大家风范毕露无疑。相比之下,早就被众媒体盯上了的郭敬明则早早地为自己制造了“麻烦”——首发式因其堵车被迫推迟,最后还是在其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好在随后姗姗来迟的他表现得十分诚恳,对莫言更是敬重有加,连称“我是晚辈晚辈很晚辈。”

  莫言:郭敬明哪需我的出场费

  随后的交流环节里,到场媒体仍然紧盯二人“50后VS 80后”的“混搭”不放。“假设不是出版社作此安排,您自己觉得您的新书发布用得着郭敬明的捧场吗?”面对记者的犀利发问,莫言展现了一贯的冷静和幽默:“我也给郭敬明捧过场嘛。”莫言表示,自己主要还是借此机会跟年轻作家见见面,“我是很有兴趣跟他们交流一下的,对这一批80后作家我一直是赞赏有加的,应该坚持,我年轻时候写东西狂言滥语也受到很多质疑。”说着,莫言又笑称“能狂出点东西来的时候就应该狂,以后想‘老夫聊发少年狂’不定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谈到郭敬明是否有“出场费”的问题,莫言又忍不住幽默了一把:“郭敬明还需要我的出场费吗?”

  “偶像”莫言的幽默,让郭敬明的沉默显得有些“乖巧”,直到谈及新书《蛙》,郭敬明才滔滔不绝起来,他表示阅读过程充满神秘感,并预言很多80后、90后读过都会有同感,“作为计划生育推行的那个时代出生的人,我们可能体会得到它对社会的改变,但是从没体会过它在当时的那一刻产生的改变。”

  无惧“计划生育”题材敏感

  在《蛙》中,莫言用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讲述了一个讲述了“姑姑”,一个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其中大量涉及新中国年六十年的生育史,题材颇为敏感。对于自己这部三易其稿的苦心力作,莫言坦言,自己并不是因为“计划生育”题材敏感才选择写它,相反,他认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作家都不应该回避自己心里或者整个民族最痛苦的事情,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人,“我就有权利,也有责任把他们写出来”。

  据莫言介绍,《蛙》中“姑姑”的原型就是他的堂姑——她接生了高密东北乡三、四代人,一万多个婴儿,“那时候面对的笑脸,和后来强行送人进手术室、扼杀了几千个婴儿时候所面对的泪眼和仇视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说着,莫言慨然表示关“计划生育”的历史,自己还有许多未尽之言:“个人之痛、民族之痛,值得追问的太多太多。”

  记者 谢正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