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向游客开放 日限3000人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向游客开放 日限3000人次
2009年12月24日 0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5月16日,由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南海惊梦--“南海一号”宋代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展》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端门大殿内正式开展,36件从该船打捞出水的宋代珍贵瓷器首度与公众见面。 中新社发 潘旭临 摄


 

    2007年12月22日,广东阳江浓雾中,“南海Ⅰ号”在救护船舶的保护下成功出水。图为海警在起吊现场海域穿梭巡逻。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海Ⅰ号”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中新社发 索有为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2月24日电 千呼万唤始出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日开馆,历经20年发掘的“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终于向中外游客揭开神秘面纱。据悉,“南海一号”打捞出文物6000多件,其中数百件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可供游客饱览。场馆负责人介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争取把发掘过程常态化,既让公众看到整理展示的文物,更可欣赏文物挖掘全过程,开创国内旅游产品先河。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地处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耗资2亿多元。博物馆为“南海一号”专门设计建造,总体布局背山面海,由一大四小五个椭圆形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

  馆设阳江市 日限3000客

  该馆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12月24日,场馆将全面对外开放,出于场馆容量及日常维护考虑,每天限定3000人次入馆。

  最大的椭圆馆是三号宫,即为“南海一号”存放地。三号宫主体是一个12米水深的巨型玻璃缸体,其水质、温度及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环境一样,因而得名“水晶宫”。在“水晶宫”中,观众可看到存放“南海一号”的钢制“沉井”。从今年9月试掘情况看,“南海一号”在沉箱中的位置居正,船体木质结构没有被碳化,保存完好。

  记者发现,“水晶宫”特别建造了两条长60米、宽40米的水下观光走廊,走廊是模仿海底乐园的观光廊用亚克立胶建造,观众可以通过水下观光走廊看到“南海一号”的沉箱的水下剖面。博物馆将开放水下考古工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观众能看到“南海一号”在海底的原始地貌、沉船状况和考古工作人员进行水下考古作业的情景。

  试掘10平米 今后有惊喜

  “南海一号”出土的文物存放于6号宫内,6号宫是完全模仿古代造船龙骨的骨架搭建的展厅内部空间。置身其中,彷佛处在古船的核心舱位。“南海一号”的出土文物以瓷器为主,集中了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福建瓷灶窑、福建义窑、浙江龙泉窑等中国古代名窑的制品。

  出土文物皆经过脱盐处理,部分珍贵文物还以海水浸泡维持其沉船环境。其中,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引人注目,青白釉又称影青瓷,是仿制定窑产生的新品种,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南海一号”专家组成员魏峻博士介绍,目前专家组对“南海一号”只有一个大概了解,仅对船体表层进行了试掘,发现有部分瓷器的器形与预料不同。魏峻透露,在今后挖掘中,不排除出现更大惊喜,而且机率比较大。

  魏峻指出,“南海一号”保护和发掘方法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下一步的发掘首先要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发掘方案,无论是全部发掘还是部分发掘,是取出来发掘,还是在水箱内发掘,都要进一步研究。他并透露,“南海一号”再次开掘估计需要一年时间。 (孙雪、徐红、敖敏辉、顾一丹)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