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剧为何不见老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海岩剧为何不见老去?
2010年01月15日 16:52 来源:甘肃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由江苏卫视重拍的新版电视连续剧《永不瞑目》在广州开机,随之重拍的还有《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玉观音》。三部剧作“未老新拍 ”,而且“开创了重拍间隔最短的纪录”。相对于那些在开始时轰轰烈烈,到末了却昙花一现甚至不知所终的为数众多的影视剧,海岩的这些大都以青春为题材的作品竟能永葆“青春”,实在是颇堪思量。

  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必然兼具教育、认识、审美、信息、娱乐等功能,巴尔扎克就曾坚信,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他的时代”。南朝时的文论家钟嵘曾对何谓好诗有过这样的评述:“味之无极,闻之动心,是诗之至也。”优秀的影视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纵观海岩的众多剧作,他似乎很擅长以一次次生死离别的人间真情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警匪故事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一代代不负众望的“岩女郎”和“岩男郎”以及恰到好处的时尚元素,更使人有赏心悦目之感。笔者以为,海岩的高明之处,或者说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努力方向,就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通过他的剧作在始终如一地表达着对美好事物和美好人性的向往。事实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美好的情感在观众中总有永恒的共鸣,即使在现实社会中,纯粹而唯美的情感越来越少,但人们却依然心向往之。他对此确实深得要领。于是,我们也就在他的剧作中看到了周志明、肖童、安心、欧庆春、吕月明等一个个情义兼具而又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的身世、情感、职责和最后的走向,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和惊心动魄。唯美时恍如童话世界,但最终的落脚点则是这个虽显铁青色却又不乏温馨并催人颖悟的现实世界。所以就具体而言,面对这个因理想、信念、至爱真情不断失落而致使浮躁与冷漠交相混杂的社会现状,满怀悲悯与期待的海岩是以一个个至善至美的故事在试图完成着安顿人心这一项善莫大焉的工作。而且他的安顿人心绝不是琼瑶剧式的锦衣玉食和不知凡间,而是对人内心成长的一种温婉而深长的鼓励。《五星大饭店》中的潘玉龙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故事的结尾,海岩并没有让他飞黄腾达,而让他依然做一名普通的职员,可他内心的成熟与安宁却又是那样的显而易见。

  或许有人会觉得海岩剧大都不够真实,尤其像安心那样如此干净的女孩几乎可以说是人间无处寻。可海岩在一次接受记者提问时反问道:“但你为什么喜欢她呢?在她遭遇不幸的时候,你为什么会感慨、会流泪?因为你的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化,你会认同这种文化赋予的价值判断。这就是文化对灵魂的干预,借助足可感染的人物以安顿人心,就是为了把那一种潜在的价值理想重新唤起。”一个有担当的艺术家就得有这样的坚执和足可赞叹的普世情怀。著名导演谢晋在谈到他对电影创作的追求目标时曾说:“我喜欢影片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希望文艺作品真正发挥艺术的力量,使它能够起到提高整个民族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作用,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虽然一个人的努力或几部影视剧的影响断不至于能迅速地“匡时弊,正人心”,而且影视剧创作也历来自有文野、雅俗、高低之分,但在庸俗化倾向日趋浓烈的当今情势下,凡高雅脱俗而又宅心仁厚的剧作,自然格外地令人多加瞩目。

  海岩在其近作《深牢大狱》中有一段对“英雄”的阐释。他认为英雄可分三种,一种是地位上的,一种是能力上的,一种是人格、道德上的。他说:“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应该更推崇第三种英雄。一个人不一定有显赫的声名地位,也不一定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但只要心地是善良的,人格是完善的,忠诚敬业、友善秉公,这样的人就是值得尊敬的英雄。”这就是他的夫子自道了,他的所有剧作所要着力表现的就是这样的能使人念念不忘的英雄,事实上他的剧作本身也总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主义情结。

  金 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