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毛主席情系“南京陆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峥嵘岁月:毛主席情系“南京陆指”
2010年01月18日 14:05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创建于1938年11月26日。先后历经抗大四分校、雪枫军政大学、华东军政大学、总高级步兵学校、陆军指挥学院等不同发展时期。一代伟人毛泽东与这所军中著名学府也有着不解之缘。

  1949年夏,宁、沪、杭先后解放,中国革命胜利在望。为适应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设和军队建设需要,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高瞻远瞩,及时提出筹建军校的决定。华东军区、三野前委按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由随解放军渡江南下在苏州的华东军大、在常熟的三野军政干部学校和驻南京的第八兵团直属队一部为基础,组成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简称“华东军大”),并移址南京。陈毅元帅亲自兼任校长和政委。

  1950年,正当全校上下喜迎新的“华东军大”成立一周年之际,校报《华东军大》编辑室负责同志萌生一念:请毛主席、朱总司令题词。于是,即向两位领袖发了信。几天之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就把题词寄来,日期都是1950年6月20日。毛主席的题词是:“华东军政大学日进有功,培养了大批国防建设人才。”朱总司令的题词是:“努力学习军事科学和革命理论,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为了用领袖的鼓励教育全校师生,学校在校报《华东军大》上刊登了毛主席、朱总司令题词手迹,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表了决心,给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以极大的鼓舞。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当时还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因此在确定校址时还产生了分歧。有的建议设在北方重镇石家庄,有的建议设在南京。时任代理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元帅多次磋商征求意见,认为在南京更加适合,随后,聂荣臻代总长又打电话给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商量,陈毅元帅当即表示同意。

  1952年1月21日,代总长聂荣臻和华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粟裕联名给毛主席写报告,请求批准总高级步兵学校与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合并为一个学校,校址设南京。间隔两天,毛主席在报告上批复:“同意总高级步兵学校改设南京,并与第三高级步校合并。”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就于1952年初在古城南京孝陵卫诞生了。

  为展示学校的建设成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首都阅兵总指挥部决定,由“总高”组建方队参加国庆阅兵。校阅兵领导小组从学员中挑选出208人参加阅兵训练,参阅同志纷纷表示:一定要走好第一方队,向党和人民汇报“总高”的建设成就。1952年10月1日,“总高”学员组成的方队光荣地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首都国庆阅兵仪式。当毛泽东主席乘坐检阅车来到“总高”方队时,“总高”学员激动地高呼:“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分列式上,“总高”组成的阅兵方队士气高昂、步伐矫健,以威武的英姿通过了天安门,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他们英武挺拔的身姿、整齐划一的步伐被摄影机镜头永远记录下来,受到世人盛赞。此后,学校还先后组织方队参加了国庆4周年、5周年阅兵仪式,光荣地接受毛主席检阅。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江南水乡仍依稀可见战争留下的创伤,人民生活仍十分困难,教职员工也是靠煮菜叶、挖树根充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不少教员边教边学,自制教学器材,创下了一个个奇迹。先后编写教材100多种,绘制各种图纸300多张,制成教学器材100多件,还解决了上千个教学难题。

  1953年1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喜获“总高”的优异建设成就后欣然命笔,为学校题写训词:“努力学习现代军事,成为全军在步兵方面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模范和领导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学院时刻牢记毛主席嘱托,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哺将育英,先后为全军输送军政指挥、参谋人才、军事研究人才、外军留学生18万余人,有的屡立战功,有的成长为先进模范,有的跨入了共和国将军的行列,那些响亮的名字都记录在学院毕业学员的名册上。老将军孙毅在视察学院后感慨地说:“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这里是哺将育英之城。”

  迟星北 马 魁 余国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